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今天這篇文章,源於飯桌上的一句話。

耀華外面原來是一圈河。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嘛?一圈河?你的意思是——

南京路是條河?

這... 激起了文化君的好奇心。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1

牆子河是天津

自己挖出來的運河

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二十六日,

天津濠牆修築正式開始。

修成後,天津老城外又多了一道城防設施,

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牆子”。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外面這一圈就是“牆子”)

然而,這道濠牆幾經修整,

也沒有擋住西方列強的入侵。

再後來,牆子被剷平,護城河也被棄用。

剩下的河道就成了“牆子河”

同時也留下了如南營門、

大營門、西營門等老地名。

當時的“牆子”計劃的長度是三十五里:

“三十五里尚不甚大,易於防守”

並建有14座營門與外界溝通。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14座營門的相對位置)

歷史上,牆子河全長18公里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

南京路是被牆子河一分為二的。

如今的這條南京路是1970年後,

修建天津地鐵時填了老牆子河的一部分,

才形成的大道。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20世紀初,

天津英租界、法租界和日租界

先後擴展到這裡牆子河附近。

那個時候的牆子河,還是一片荒涼。

美軍走在海光寺附近的濠牆上,

左側為當時的牆子河。

可見原始的土牆非常簡單,光禿禿的一片。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圖源《庚子拳亂:北京內外的軍事行動》

早期英租界牆子河兩岸情況,

原始濠牆及河道情況沒有太多的改變。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2

牆子河,臭水溝變城牆花園

既然這麼荒涼,連個樹都沒有,

先天條件沒有,就只能後天改造了。

說實話,這35公里的濠牆實在沒什麼用,

而且歷盡滄桑,已經失去了防禦功用。

但是拆了又覺得可惜。

有資料記載

天津在民國時期就

已經完成了一座“城牆花園”。

民國初年,英工部局率先計劃改造天津濠牆,

對原有土牆增修木質河堤岸壁,

種植花草植被,設置電燈、

圍欄、扶梯、涼亭等設施。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河岸花園雪景。背景建築為英工部局維多利亞女皇紀念醫院,位於董事道、圍牆道口(今曲阜道南京路交口的公安醫院)

英租界內的牆子河流域原有木橋

在十幾年中陸續更換為鋼筋混凝土橋,

共有7座。

1934年牆子河上最後一座

“耀華橋”的修築完成

標誌牆子河上鋼筋混凝土橋樑的建設告一段落。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紅框框是耀華橋

剩下的橋分別是:

營口道橋、耀華橋、山西路橋、河北路橋、成都道橋、新華路橋、湖北路橋、平安橋。

這些橋樑內部均有上下水管道通過,

還在牆子河兩岸沿線設置了多處公共廁所。

真的是很人性化了!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紅框框公共廁所

雖然由土城牆改造的花園設施齊整,

但是牆子河卻境況堪憂,

因為是人工開鑿,不是自然形成的流動水,

所以淤泥堆積,臭氣刺鼻。

但幸運的是,津英當局從1910年代年開始

對推廣填土工程,

由海河挖出泥土填至窪地水坑,溢出清水經馬場道陰溝灌入牆子河,大量清水的灌注對牆子河起到一定的清汙作用。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到了1930年代中期,

圍牆道Elgin Avunue(老南京路),

小河道Creek Road(上海道)

與牆子河一道組成的“立體的公園”,

“城牆花園”

大概就是:

小橋流水、野草閒花配以西方先進電氣化基礎設施,諸多精美絕倫的洋樓別墅建築在牆子河兩岸。

這可能也是南京路如此繁華的一個原因。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牆子河區域因為有了這一座“城牆花園”

對新遷入租界的住戶極具吸引力。

不論中國的滿清權貴、北洋軍閥、富商巨賈,

還是列國外交使節、各大洋行經理

紛紛在牆子河兩岸購置房產或租賃居住。

(這就像一個身份的象徵)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當時真的是一片繁華景象,圖為依當時的建築所制明信片

圍牆道上的軍閥別墅之一“倪嗣沖故居”↓

(很氣派了)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3

沒有牆子河,就沒有小白樓

小白樓的城牆花園最好看

現如今的“小白樓”,

圍繞著城牆花園展開新的發展。

小白樓的最初興起來是因為大沽路的興盛,

這段大沽路當時地處租界內,

但法理上仍歸屬中國,

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不受限制,

成了中小規模“洋貨”商貿的聚集地。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到鼎盛時期的1930、40年代,

以“平安電影院”為中心,

商店、飯店、餐廳、咖啡廳、

酒吧、總會、電影院在此聚集,

“小白樓”成為英租界內獨一無二的商業娛樂中心,

傳播著西式的時尚與娛樂生活。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左平安電影院(已拆除),右起士林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小白樓地區的“城牆花園”,

經過了幾十年發展的歷史過程。

與沿河土牆改造的兩岸河堤花園不同,

義路金花園(Elgin Park),

是拆除舊濠牆城門建成的。

(就是小白樓段的城牆花園)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當時濠牆上14座城門中,

只有一座“小營門”位於英租界內,

城門前原由一座木橋通過牆子河。

1913年之前,西側地塊已建成為設有圍籬、

樹木茂密的簡易花園,

而東側花園則設有苗圃花窖、築有洋灰圍牆。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橋的左側就是“義路金花園”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平安橋附近的圍牆道和河沿花園

“義路金花園”,

又叫“平安公園”。

在原有花圃基礎上,新造了鐵藝圍牆,增建蘭藤蘿架、兒童遊戲場等設施。

4

挖的河,最終被填平了……

1970年4月7日,

天津市革命委員會決定修建地下戰備通道。

4月14日,

天津市革命委員會成立牆子河改造工程指揮部,

史稱“7047工程指揮部”。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7047工程

因此,

牆子河位於今南京路的海光寺至大營門段被填平,

剩餘的部分陸續改建為暗渠。

(從明面就看不見這條河了)

被填埋後的牆子河

與之前南北岸的兩條馬路一道形成寬闊馬路。

此後,牆子河部分河床通過開敞方式施工,

興建地鐵,也就是現在地鐵1號線的前身,

被填埋後的牆子河與

之前南北岸的兩條馬路一道形成寬闊馬路。

1973年,

當時的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將其命名勝利路。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1984年底,天津地鐵(新華路至西站段)正式通車,

同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恢復其原名南京路。

至此,牆子河徹底變成了一條路……

這條河曾比海河有名,可見過它的天津人,都老了……

話題·討論

各位老天津,

你還記得這條河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