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傾注文化:專訪著名書畫家、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楊牧青


心血傾注文化:專訪著名書畫家、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楊牧青


引言:

楊牧青是一位在書畫藝術創作與革新、國學智慧應用與傳播、人類上古文化研究和民間智庫建設推動的踐行者。他心血傾注於文化,篳路藍縷,以初心還文化事業夙願,必然為這個時代及今後的社會發展做出莫大貢獻!

他數十年來,勤思博取,堅持不懈努力,坎坷曲折的人生歷練成就藝術之果,並以書畫鬻生的文弱之軀,在筆墨水彩交融處,緊跟中華民族復興大計,追逐夢想。

他站在時代最前沿,乘互聯網+的東風,以敏銳的洞察力,以畫寫心,以書表聲,以智映情,以文抒懷,在國學智慧應用與傳播過程中跨界參與多類活動,發揮國學文化優勢。

他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背景下,以弘揚、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堅定文化自信,闡發中國文化發展現代文明脈絡1+5格局,並從人類上古文化源頭著手,希冀融通東西方文化文明的共性,讓人類上古文化有生命的延續力,有益於世界趨新發展。

他客觀地對時勢剖析,立論撰言,倡揚正能量,用最基層的實際調研方式與科學思維方法,在著眼全球化的大視野中擔當起社會發展大義,推動民間智庫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諧發展盡己微薄之力!

近日,我們對著名書畫家、國學智慧研究者、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楊牧青老師做了專訪,採編如下。

採編:楊老師好,您作為當代一位書畫名家,又是一位藝術、文化、社會評論家,國學智慧研究者,同時還是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和民間智庫建設推動人。您常期與中國書畫打交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交道,不斷地藝術寫生、文化採風,開展中國書畫國學公益講座,開設國學智慧董事長精修班課程,進行文旅產業創意實施,舉辦智庫學術論壇、書畫巡展和文化+金融年度合作峰會……等,並撰寫了觀點鮮明、關注社會痛點的文稿,發表了一些言簡意賅、令人思考的言論,以及詩詞文學、經史哲企等方面的很多文辭。那麼您對書畫藝術有什麼樣的看法?

楊牧青

:書畫是中國的國粹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文化自信的見證之一。

中國畫要早於中國書法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據考證,在遠古的山崖塗畫、陶器圖紋、符號圖騰“國畫”之後才有了玉器刻文、青銅銘文和甲骨文的“書法”形成,再到後來產生了小篆、漢隸、楷書、行書、草書等具有書法藝術性質的文字形態。

書畫是同源不同流的。

人類史前的繪畫很豐富,藝術也是多樣的,可推至兩萬年到四萬年之前(最新說是六萬年)。後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就產生了文字。具有“準文字”意義的文字約在五、六千年前產生,中國以倉頡造字說為源,西方以楔形文字為始,一者為方塊字,一者為字母字。若細究,大都源於人類上古文化軸心時代的古中國時期,它們的根源有共通性。

圖畫示象、寓意的符號文字產生的時間更早,中國的文字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畫卦時期,比國際學術界定義的“文明”還要早的多。大家可去參閱拙文《簡述漢字書法兼議世界文字的藝術創造力》和《以中國漢字為基準的人類古文字源流述略》。

對於今天人們常談到的中國書法和中國畫這兩門藝術而言,書法形成於三千多年前,畫形成於兩千多年前,二者在相互影響中才有了各自系統性的延續。畫以示象,書以傳道,它們隨著本質屬性和分工不同,與時時遞進的文化背景、政體環境、社會結構相融合,記載、承續、彰顯了中華文明,累積成後人的無盡文化寶藏!

採編:書畫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體現,是文化自信的見證,那您從書畫的藝術屬性又怎麼去理解呢?

楊牧青:就藝術屬性來講,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是自由的,是平等的,不是權力,不是權貴,更不是倚強凌弱,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脫離人民生活的藝術不是藝術!

藝術也是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濃縮與反映,不侷限於文化情感、行為思想、意識形態,它囊括了人類活動的一切。藝術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不是任意妄為、亂塗亂寫,不學無術的糟蹋,它是道德修養和身心健康的標識。

天道酬勤,人道酬德。中國書畫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一門藝術,沒有什麼神秘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認真、努力的學習之後就能獲得相應的成績,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投入的時間、精力和知識越多,收穫的就會越大,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搞書畫不能趕著鴨子上架,為了就業或出於某種原因,把一些不適合從事藝術的人給弄成教育灌輸式的匠人和藝術行業的痞子,或推上為人民服務的領導崗位,有損藝術。

現階段,由於歷史遺留、政體環境、利益衝突、社會結構、教化偏頗、浮躁認知等客觀原因,一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藝術身份”兩極分化,導致書畫界問題不絕,亂象叢生。舉個例子,我們同是中國公民,卻要硬性的給劃分出個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一樣的可笑,由於戶籍的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國家、社會和組織機構、團體的公共資源面前失去平等,人為的造成待遇不同等,差距極大,成為當今社會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針對當前書畫界亂象叢生的問題,藝術政策制定者不能停留在換湯不換藥的層面上,打破體制壟斷,要從根上去解決。2015年8月我寫過一篇《還書畫界一方淨土,書協美協畫院應改制重組》文稿,在網上傳播量很廣,社會反響也很大,希望大家能夠多關注。

採編:您這篇文稿是有一定份量的,內容也比較實際,也可以讀出您是一位具有很強藝術責任感和社會憂患意識的藝術大家。那麼,您對當前書畫藝術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還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楊牧青

:中國書畫能夠成為世界上出類拔萃的藝術種類而大放異彩,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自信的。據觀察,如今也有許多具足大智慧的有識人士正在努力地為中國書畫藝術如何發展找尋出路。

當前,中國改革進入關鍵時期,互聯網加速國際接軌,藝術品市場再度繁榮,文化產業創新升級,文化自信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已進入全社會的共識階段。對此,書畫家應肩負民族文化發展使命和藝術責任,以大智慧、大構架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書畫家應積極響應國家文藝號召,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繁榮文化事業,彰顯藝術魅力。

我曾說,推動文藝大改革,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都是各行業領頭人要敢為人先去幹的事情,這也是有識人士都要做的一件為國為民的事情,人人有責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切與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唱反調、作敵對,阻礙改革與發展的人,他們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民族敗類!

我思考,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動共建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走出國門?中國文化產業鏈如何打造升級?中國書畫藝術品怎樣進入國際化市場?譬如當前,音樂界有世界性的音樂語言和共通性,那麼,中國書畫藝術的世界性的語言和共通性又是什麼呢?

採編:您這幾個問號問的特別深,意義重大,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學習,請您繼續談。

楊牧青:這幾年,我以個人微力,在近似疾呼奔走的狀態中聯繫對我認可的人,對我所做的藝術+文化+活動信任的人,徵詢意見,爭取熱心支持,以實際工作為切入點,走進社區、校園、企業,深入田間,投身自然,不斷地書畫藝術寫生、文化採風,增長閱歷與見識,汲取創新,提高自己的書畫藝術作品質量,回報支持我者,回饋給這個美好的新時代。

同時,我也通過開展各類活動,期以學有所用,育化普及,為各界搭建交流平臺,傳播書畫藝術正道,弘揚國學智慧,傳遞正能量,對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做出相應的工作。我更願帶動一批優秀的人,做好頂層設計,創作出一系列的水墨中國畫藝術作品,促動數千上萬億元的文化+藝術品產業鏈發展的價值構架。

設想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中國書畫藝術樂園”,寓教於樂,使全世界、全人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個更新、更深、更遠、更高的重新認識和學習。當然,這是一件具有歷史進程性的文化藝術大事情,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的共同推進!

採編:通過了知,您從書畫藝術創作與革新到藝術、文化、社會的精彩評論,再到國學智慧的應用與文化傳播,這個願心是非常大!同時您也撰寫了《中國書畫各階層分析》、《中國山水畫東西宗論》、《書論約言》、《中國新詩詞思想要義》、《中國易學是怎樣煉成的》、《企業哲學問題的引伸》、《心經解悟/序》、《胡楊情懷》、《誰是留守兒童的罪魁禍首》、《公平正義才是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方法》等堪稱經典性的文論,網絡上能看到,有的已被書冊編錄,影響很大,向您付出的辛勤勞動致敬!那麼,就此機會,您能不能有關人類上古文化和民間智庫的情況談一談呢?

楊牧青:哦,好的。這兩個話題應該要分開講的。就當前來說,人類上古文化研究從某種程度上看是一大歷史的空白。已知人類誕生至少在上百萬年前,那麼在這幾百萬年的發展歷程中,人類不是僅有那麼幾千年的文明啊(普遍認為有六千年)!國際學術界對“文明”這個詞的定義是不準確的,是在思維、認知上出了問題,是在意識、方法上出了偏差,是存在科學探究的誤區。

人類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文化伴隨,而文化在延續中生髮變化以適應人的需要需求。人類自有文化伴隨的那一天起就有文明的不斷產生和創造,不斷的推陳出新。不能認為只有“文字、青銅器、城邦(國家)”的考古新發現就是“文明”,這個邏輯是混亂的,哲學思考欠深度的,也是對人類文化文明的發展史不負責任的。

通過研究,我提出盤古是人類文化共祖,是人類文化文明的種子,是當今“智人世界”所有神話故事和文化傳說的總源頭;燧人氏是人類上古文化文明的肇始者;伏羲氏、女媧氏、九天玄女、有巢氏、西王母到神農氏、炎帝、蚩尤、軒轅黃帝不僅是古中國文化文明創造者,更是人類上古文化的促動發展者,也是全世界文明重要的奠基者和影響者。詳見我寫的《人類上古文化譜系導讀——讓古文化有生命的延續力》、《人類上古文化譜系表》、《關於重新編寫的幾點斷想》等文稿。

就民間智庫建設推動來說,我主持召開過幾次學術性的會議,規模不大但質量很高。這個要站在國家對智庫建設要求和重視的層面上去理解,不能聽名詞,也不能以智庫人員組成的職權大小、職位高低來做判斷,智庫要的是智慧性的有益於國家、人民、社會發展的思想寶庫。

我常想,每一位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人民,熱愛生活,擁護黨的領導的人,每一位具備文化思想,具備超前意識,具備戰略思維,具備科學態度,具備大格局、大境界的人,都應該有智庫建設推動的主觀能動性,都應該為民族負責,為國家負責,為社會負責,能為萬世開太平做出客觀合理的建議和上進之策。

智庫按社會結構可分為政府智庫和民間智庫,又說為國家智庫、社會智庫、院校智庫、企業智庫等,這是欠準確的。智庫按其研究的對象和成果可分為經濟型、文化型、藝術型、教育型、科技型、軍事型等多種類型。智庫的核心就是由智慧人士擔綱學術主持或召集人,凝聚更多的智慧人士對社會發展、對國家建設等方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以供組織機構的科學決策,有益於社會各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與壯大。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民意民情不能上達就會導致高層決策失誤。政府的決斷是大構架,民間的心聲是多樣的,高手在民間。民間智庫就要深入生活的最基層,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瞭解生活的各方面實際情況,明辨是非,綜合分析判斷。由於書畫藝術寫生、文化採風的原因,加之對國學智慧研究和人類文化文明的思考,以至於對世界格局和社會發展的觀察,那就以民間智庫建設推動為我躬行,藝途並進。

人活一世,草木一宿,能做多少算多少,一個人不能因碌碌無為而等待著生命消失。時下適逢新時代,在堅定文化自信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之際,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有覺悟的人早已滿懷欣喜,我們不能閉門造藝,不能齋室謅文,不能侃言空談,不能固守陳見,不能背離國家大政方針,要以平常心切近生活,要以無愧行關乎民生,力爭為社會發展做好服務!(組稿:藝界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