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東方美學的完美運用——淺析電影《影》色彩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極擅於用色彩來服務於影片敘事。比如早期影片《紅高梁》中,熱血沸騰的紅色彷彿一個符號,象徵著原始生命力與民族精神。

後來的《我的父親母親》中,更是將現實的黑白與回憶的彩色對比,突出對過去的美好留戀。他的電影往往是高飽和的色彩,視覺衝突感強烈。

此前上映的《影》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替身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又暗藏玄機。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影片中,張藝謀一改往常,不論是角色的服裝或道具,還是場景和環境,都直接運用無色或者極低飽和度的顏色,形成黑白灰混沌的獨特色彩,達到中國水墨畫的審美效果,彰顯了一種蒼涼與遒勁的美感,將自己對於色彩的靈敏與想象發揮到極致。

黑白水墨囊括了整部影片,色彩,光影,太極圖三者交替混合,呈現出獨特的東方美學藝術讓人歎為觀止。在這場水墨暈染中,導演不是在強調非黑即白的涇謂分明,而是黑白混沌的灰色地帶,亦正亦鴉,亦明亦暗。

這點體現在審美上,中國古典美學重表現,重抒情,重意象,手法上便是極強的寫意性,講究意境和蘊涵。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東方美學與中國哲學一脈相承,中國哲學探討宇宙本原及其生髮源流,為的是要解決社會人生問題,正是由於其重心落在人生論,所以最終反而走向了審美,而不是走向了宗教。儒家講中庸,最高境界是“與天地參”,把社會的綱常名教說成是符合天、自然的規則的。

老子《道德經》中也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認為人同宇宙萬物一樣,均為陰陽二氣和合生成,人率性而行,純任自然,才符合天道。

正如影片中子虞與境川之間紛亂的情感糾葛和人性糾葛;沛國主公看似昏庸無度,實則又操縱全局;亦或者是魯愛卿,既是別國奸細又足沛國重臣。……如此種種,彰顯了人性的複雜。 “沒有真身,何來影子?”或者說”沒有正義,何來邪惡?”,世間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正義,沒有絕對的黑白,人性亦是如此。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沒有絕對的善,沒有絕對的惡,所做的一切皆是慾望使然。

其實,往更高的層次上看,人性之上是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天道就是天機。

從影片開頭占卜中太極圖第一次出現,到之後子虞訓練境洲地上所畫太極圖,直至最後境川與楊蒼決鬥時所作,太極圖貫導影片始終。

太極圖中的兩點才真正稱之”太極”,如果沒有這兩點,則稱無極圖,為陰陽混沌狀態。太極出,而始分混沌天地為陰陽,代表事以成形。《周易》裡的孔子所寫的《易傳》曰“一陰一陽謂之道”,而“易”本身就是“變化”之意,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

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在海報中子虞與境州分別站在兩點之外,並不是“太極”之上。恐怕這世界上,能有資格站在“太極”之上,通曉自然大道,得窺天機的人,少之又少吧。

虛實真假,混沌虛無。眾生中的大多數都繞不出混沌,處在黑白暈染的灰色地帶。就像影片中曾問到:”誰是棋子,誰是棋局?”。田戰看起來是子虞的心腹,不滿沛國主公旨庸無度,是操局者。而實則是代替主公來探清子虞的虛實,是棋子。

就像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是棋子,亦或是探縱者,反覆更替,沒有結局。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然而這樣黑白灰籠罩的色調裡,人的膚色和血液顏色並沒有因為整體色調的低飽和而淡化,反而得到彰顯。比如為了假扮得更加徹底,子虞為境州親手切割傷口。

他為境洲割出新鮮傷疤被導演以長鏡頭處理,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展演一場權利的受封儀式。鮮紅的血色,跳動著生命最原始的力量,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帶來內心最感性的震撼和觸動。包括在青萍死去時身上流淌的鮮血,楊平揮舞的託刀激起地上的積血……膚色行於表色,血色流於內心。

這些都是以人為作用的顏色,表現出混沌黑白的世界裡,人的力量。

張藝謀不愧是運用色彩的高手,對他各個時期影片中的色彩運用進行分析的文章也不在少數,但《影》這部影片,突破的一點便在於,將古老厚重的中華文化融入影片,水墨畫般大膽而創新的製作,打造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將東方美學推向國際舞臺,彰顯文化自信。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注意: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南方傳媒書院”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可以將我們置頂了。這樣,您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我們。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热点|东方美学的完美运用——浅析电影《影》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