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愛和小鎮:文旅融合催鄉村蝶變

洛宁爱和小镇:文旅融合催乡村蝶变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本報通訊員 張光傑 曲煥平

層林盡染,初冬的洛寧縣羅嶺鄉愛和小鎮彷彿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用陶瓷藝術改造山區村落,把山川風物裝扮成鄉村文化公園。”12月3日,愛和小鎮的建設者郭愛和介紹,“我要用文化藝術的火把,在深山區燃亮新農村、新農民和新生活。”

位於洛寧縣羅嶺鄉的愛和小鎮,又名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由國際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先生傾情打造,成為洛寧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亮點。

洛宁爱和小镇:文旅融合催乡村蝶变

愛和小鎮入口處航拍

走進鄉村“送文化” 播撒藝術“種文化”

愛和小鎮在羅嶺鄉前河村,佔地面積約3000畝。入口處,上千只水缸和水藝術地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缸湖頗為壯觀。每到夜裡,紅色燈籠亮起,映照在老民房與新打的夯土牆組成的“洛陽三彩”展覽館上。三彩釉畫拼成的《八方門神》流光溢彩,上千只陶碗緊密排列組成了壁畫《宙》,神秘圖案“河圖洛書”隱於三彩環藝《河洛》之中。

這些都是郭愛和的“傑作”。“以前也曾多次到農村宣傳推廣三彩藝術,但由於高雅藝術與群眾有隔閡,大多數群眾不接受。”郭愛和說,5年前,他偶然經過洛寧縣前河村花樹凹。那天花開正好,山綠水秀,隨處可見的窯洞、土屋、麥秸垛等鄉村風物深深吸引了他。他靈機一動,“這麼好的地方,可以把三彩陶藝‘搬’過來,一方面滿足群眾在鄉村振興中對高雅藝術的新期盼,另一方面通過藝術扶貧,改變群眾貧困面貌。”

說幹就幹,郭愛和決定在此建設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讓“洛陽三彩”藝術融入大自然。

在建設中,需要佔用村民的房屋和耕地,郭愛和為村民著想,盡力掏腰包。有村民想接著種地,郭愛和白送種子還給補貼;獲賠最多的村民聽說房子估價五六十萬元,“自己都嚇了一跳”。很快,愛和小鎮有了模樣。

“扶貧先扶智,讓藝術走進鄉村,需要讓美育從娃娃抓起。”郭愛和說,從2015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在愛和小鎮組織舉辦一次中國當日藝術展,邀請藝術家當日駐村創作、當日進行展覽、當日舉行拍賣、當日全款捐贈。目前,中國當日藝術展共邀請藝術家160餘人次,捐贈作品223幅,價值數百萬,募集愛心捐款34.8萬元,已全部捐贈建設美育畫室,用於學生的美育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用純真描繪五彩的童年,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手中有畫筆、心中有夢想!”為此,郭愛和在每年“六一”期間都要舉辦小手畫三彩活動,將羅嶺鄉中小學生的參賽作品義務燒製成三彩釉畫作為永久紀念,並贈送畫筆、畫簿,使學生們充分地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受到文化藝術教育。

洛宁爱和小镇:文旅融合催乡村蝶变

一年一度的中國當日藝術展

鄉村藝術公園火爆 村民致富路子更寬

法國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保羅·塞尚在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創作了一系列經典油畫作品。如今,在相差不到10°的緯度裡,地球另外一端還有一個現實版的“普羅旺斯”——愛和小鎮。

這並不誇張,愛和小鎮不僅囊括了三彩藝、窯洞、土屋、紅燈籠等中國味道,還用藝術展廳、露天觀景臺、“缸文化”小徑構建了現代藝術元素。置身愛和小鎮水缸鋪成的小徑上,遙看雲霧繚繞的山脈,陶醉在美麗的田野中,這不就是人們理想中的“鄉村風情藝術公園”嗎?

據愛和小鎮管理員劉雅麗介紹,在今年春天陶藝村舉辦的油菜花觀賞節期間,最高峰當天入園遊客達6000餘人次,車輛600餘輛,特別是來自洛陽、三門峽等城市的自駕遊蜂擁而至,場面十分火爆。

“今年陶藝村通過旅遊景點審批,可收取20元一張的門票。”郭愛和說,但我們決定,買門票送三彩盞,收益全部用於扶貧。“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藝術扶貧,為鄉村振興建立審美。”

同時,為幫助群眾增加旅遊增收渠道,項目區內不進行遊客的食宿接待,羅嶺鄉政府按照統一規劃、統一佈局的原則,對搬遷出的貧困戶進行民宿安置建設。

劉雅麗介紹,不久前,亞洲影藝聯盟、絲路影像國際聯盟、新加坡影藝研究會、國際攝影家聯盟、美國紐約國際攝影家協會共同為“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國際攝影基地”授牌,來自日本、緬甸、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的300餘名攝影家,走進洛寧縣愛和小鎮採風,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進入國際視野。

“每年到愛和小鎮的遊客達6萬人次以上。”劉雅麗說,如此向好的旅遊市場前景,激發了當地群眾發展旅遊經濟的信心。目前,許多村民紛紛建起了農家樂,一些村民開始銷售旅遊農副產品。“愛和小鎮旅遊業的發展,將帶動周邊蛇溝、皮坡、羅嶺、前河等村70餘戶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洛宁爱和小镇:文旅融合催乡村蝶变

郭愛和傾情打造愛和小鎮

千年大山漲“顏值” 村民增收得實惠

“俺負責給愛和小鎮管理處做飯,一個月能拿3000元工資。”57歲的村民韓鳳曉說,山裡地薄,種莊稼不賺錢,原來一畝地一年最多收入兩三百元。“陶藝村給俺們帶來了福氣。”

“不僅如此,還給咱家一個好兒媳呢!”丈夫吉京濤喜滋滋地接過話茬。去年4月30日,經郭愛和的妻子做媒,介紹員工郝玉靜和韓鳳曉的兒子相親,今年1月,不要彩禮不鋪張,兩人喜結良緣。

“不僅要通過愛和小鎮煥發千年大山的‘顏值’,還要將它轉化為旅遊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郭愛和說。

目前愛和小鎮僱用貧困員工28人,月收入3000元左右。對貧困戶的大中專畢業學生,郭愛和還幫他們介紹到洛陽的公司就業,月工資達3000元以上。同時,公司以流轉承包方式,對園區內的土地進行流轉,流轉當地土地500多畝,流轉土地一次付清三年流轉費,當地農戶願意種植農作物的每畝給予50元補貼。逢年過節,向本村農戶派發米、面、油、月餅、粽子及種子等物品。

村子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對脫貧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貧困戶吉志中搬出破窯洞,獲補償7萬多元,自己又籌了2萬多元蓋新房子,“以後遊客多了,我賣雪糕、礦泉水改善生活,掙到錢了就尋個媳婦兒。”他的一番話,讓鄰居們笑出了聲。

藝術改變了鄉村,也改變著這裡的村民。準備在三層新房做餐飲的吉京濤,近日在反覆琢磨自家的裝修風格,從山上拉回的樹根被他細心打磨,“以前肯定當柴燒了,現在村裡人都爭著要,準備放門口招攬生意,還要請郭老師給設計設計,咱得講究美。”

“只要將文化品牌融入旅遊經濟中去,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就能讓鄉村面貌大變樣,推動鄉村振興。”郭愛和說。

洛宁爱和小镇:文旅融合催乡村蝶变

12月14日出版的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