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馬克斯·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1918年因創立量子論而得諾貝爾物理獎。量子力學自他而起,物理學三大常數之一的普朗克常數,由他推出。

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體輻射理論,他利用內插法給出輻射的能量分佈公式,之後又在公式的物理意義敘述上,引入了能量子的概念。普朗克的工作不僅成功解決了困擾物理學多年的“紫外災難”難題,還為20世紀物理學開闢了一個全新、廣闊的戰場——現代微觀物理學。人們通常認為,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的提出即量子理論誕生之時,這項工作是自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普朗克的一生對物理學做出很多貢獻,也收穫了眾多的榮譽。1930年7月,普朗克當選為威廉皇家學會主席,從此成為德國科學界最高權威及發言人。普朗克的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社會動盪及歷史變亂為他帶來無數的生活磨難。

兩次世界大戰,普朗克痛失四個子女,對於極重家庭的人來說,如此經歷錐心刺骨。普朗克前後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銀行家女兒,兩人育有4個子女。1909年,第一任妻子去世,三年後他娶了妻子的侄女,最小的兒子是第二任妻子所生。1916年,普朗克的大兒子死於西部前線的戰役。兩個雙胞胎女兒,大女兒1917年因難產而死,小女兒為照顧孩子嫁給姐夫,1919年也死於分娩;二兒子埃爾溫同樣參加了一戰,被法軍俘虜,所幸活了下來。但到了二戰,埃爾溫依然沒能倖免,因刺殺希特勒未遂,1945年被納粹處決。

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75歲的普朗克為了德國科學的發展,受盡艱辛和屈辱,竭盡全力挽救一切可以挽救的東西。普朗克認為,帶有種族主義的法律會對德國科學造成巨大傷害。他請求希特勒接見,見面後普朗克謹慎地把自己的觀點傳達出來,結果希特勒勃然大怒。普朗克只能保持沉默,直至離開。

作為德國的科學權威,普朗克試圖保護純科學的利益,他不得不與納粹蹉商。為了很少的成功,普朗克只能放棄更多的東西——他不得不參加官方儀式;不得不將成員名單中的猶太人和非雅利安人抹掉;避免在公開場合提愛因斯坦的名字等等。他在公眾生活方面做出諸多妥協,可在私人生活中,他的正直從未動搖過。

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普朗克與愛因斯坦)

1934年1月,普朗克頂著極大壓力,在柏林為猶太化學家哈伯舉行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活動。同年8月,他拒絕在斯塔克起草的聲明上簽名,該聲明支持總理和總統合二為一,以希特勒為最高統帥。普朗克因此而行動受到了限制。1937年,被勸說辭去威廉皇家學會主席一職。

1944年2月,英美空襲柏林的格呂內瓦爾德區,普朗克的房子被夷為平地,他的書籍、文稿、信件、日記全部焚燬,蕩然無存。1945年1月,最親近的兒子埃爾溫被納粹處決。這對87歲的普朗克來說,是致命打擊,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至死未愈。

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戰爭的最後一段時間,普朗克和妻子到鄉下居住。1945年4月,盟軍和德軍殘部在普朗克居所附近會戰,普朗克夫婦與周圍百姓躲進山林,高齡的普朗克受盡流離失所、飢寒交迫之苦。他們住到賣奶人家中,兩週後被美軍認出,得到了初步安置。普朗克在哥廷根的侄女家住了兩年,1947年,因滑倒而骨折,在哥廷根大學醫院裡去世,享年89歲。

普朗克的一生,是榮譽和磨難相伴的一生。作為德國科學界最高權威,普朗克始終謙遜地對待學術榮譽和個人快樂,因為他知道,命運隨時隨地會把他拽入深淵中。

普朗克:一生經歷眾多磨難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