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迷信的“追漲殺跌”投資思維 才是理財巨坑

你覺得買股票、買基金、買債券,什麼時候是風險最高的時候?

什麼時候入市是最合適的時機?

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跌的時候風險最大,投資理財最怕的就是跌。但是今天小編要毀一下大家的三觀:下跌不是風險,不確定性才是風險。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知道有一隻股票價格會跌,那你還會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還有聰明的人會說,既然知道會跌那就做空好了,這樣確實也能賺到錢。可是投資的風險性不就在與不確定性嗎?

先看追漲。

其實追漲是人性使然。人是貪婪的,即使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只有10元錢,但這隻股票漲到15元依然有人願意接手買入。

大家都認為還有更多錢可賺,相信自己以15元接手之後依然能夠以20元再易手,而只要存在著比自己還要貪婪的人來接手,就還有利可圖。

你迷信的“追涨杀跌”投资思维 才是理财巨坑

再看殺跌。

殺跌源於恐懼。有時候,即便股票下跌只不過是因為上市公司關聯方出了點問題而正在打官司,牽連到了上市公司引起調整。

而投資者會害怕這是股票主力出逃,擔心引發崩盤,恐懼會讓他們義無反顧地出逃,就像發生了地震一樣。

因此,跌對於很多次投資人來說是一個不好的、計劃外的風險,必須及時殺跌止損。

炒股的人可能都體驗過這種感覺,就是當大盤處於上漲,尤其在持續上漲的時候,大眾投資的心情是樂觀、興奮、激動甚至有點欣喜若狂,這時候散戶往往會追著上漲的行情追加投入。

你迷信的“追涨杀跌”投资思维 才是理财巨坑

3000點衝到5000點,到了5000點又開始期盼到10000點。這個過程其實你最害怕的是錯過繼續上漲的好行情。然而,就是在這樣亢奮的情緒中,拐點可能就來到了。

當下跌發生時,小散戶的心態開始變得恐慌、焦慮、擔心,以及慌不擇路。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散戶的心態是跟著大盤走的。也就是說投資人的舉動其實落後於大盤,一般當股票下跌後才開始止損,屆時實際上虧損已經發生了。

你迷信的“追涨杀跌”投资思维 才是理财巨坑

什麼是正確的投資思維?要學會逆向思考。即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投資人,比如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他們都說更喜歡熊市,而不是牛市。

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要買一隻股票,你買的時候希望他的價格是高的還是低的?如果你希望他今後能賣個好價錢,當然價格越低越好。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理財師經常強調的一點是:投資不是一次性的事,而是在合理配置上,有計劃地、長期的投資規劃。

比如你觀察一隻股票發現它在每年的年中價格較低,在年末價格相對較高,那麼根據這個觀察你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在年中時入市,在年末時拋售,在此過程中,無論價格如何變化都不改變計劃。其實通過這樣的規劃,可以讓你規避掉上文所說的週期性風險。

其實,避免追漲殺跌的投資無非是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率。除了逆向思維,投資過程中注意分散風險,也能取得可觀收益。比如配置MOM眾星拱月證券投資計劃、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以及瑞·公寓等等,都能規避追漲殺跌帶來的風險,降低風險性也是提高收益的另一種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