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在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重男輕女是歷史濃重色彩的一筆,這個思想可以說是在古代社會涉及到了最為廣泛的人群,它上至皇家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存在這種思想認識。重男輕女的思想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從未改變過。它所經歷的時間也是最為漫長。

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芸汐傳

在古代社會里,孝道是古人非常講究的,在父母去世之後,有守孝三年的說法。而對女子來說,盡孝道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故而古代每一個女子最主要的功用主要是來自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職責。所以說如果一個女子在古代不能生育,基本上就等於活在恥辱裡。特別生活在皇帝的後宮中的女子來說,一個嬪妃若沒有生兒育女,那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甚至牽連家族,甚至有了“狸貓換太子”這種故事的存在,因此對於在後宮的各種毒害子嗣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了。

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狸貓換太子

對於王公貴族也是同樣的道理,男子三妻四妾,如有女子不能生育一個兒子出來,在大家族中同樣是沒有任何的地位可言的。特別是小妾,他們在大家族中的地位本就低下。如果不能生育一個兒子出來,可能會失寵,甚至是不能生存下去。

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回到明朝當王爺

對於生活在底層的普通百姓來說,講究人丁興旺,多子多福一說,他們認為一個家裡的男兒比較多的話就代表著這個家族會比較興旺,即使當時並不見效果,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景。由於古代社會需要定期的服兵役和勞役,如果家庭中只有一個男子,到時候服徭役去了,那家中的田地就沒人耕種了,因此有了“木蘭替父從軍”這樣的事情發生。

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花木蘭

自從世襲製取代禪讓制,王朝在一家一姓中傳承之後,再到後來的宗法制,實習嫡長子繼承,從此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就非常重視血緣關係,也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

在古代社會有著非常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制度,使無數人普通人追求於功名利祿,而在古代社會里,無論是從軍還是入朝當官的都是選撥男子,在家中有一名男子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古代社會的“母憑子貴”,到底是對?是錯?

甄嬛傳

因此,對於生活在中國傳統社會里廣大人群來說,在當時的那種社會政治、文化思想的特殊背景條件下,重男輕女,母憑子貴的做法也就顯得無可厚非。但是隨著問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女子在社會中地位的提升,特別是對於生活在今天文明社會的我們來說,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的角度,人人生而平等,男女平等應該是我們的普遍共識而深入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