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 胭脂紅暗龍紋朱雀紐蓋碗


中國瓷跨越千年,但集原料、工藝、技法、燒造,至精至極之朝代非雍正朝莫屬。此瓷器以其豐富多彩的品種與製作著稱於世,瓷藝精進,陶使者殫心竭慮,集歷代名窯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窯廠之能工巧匠。以瓷為胎,敷設彩釉,鑄就千古不遇之輝煌。其間既崇尚復古,亦勇於創新,所帶來的技術突破與藝術新姿采均在中國藝術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

無論單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歎為觀止。其以胭脂紅最為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紅不同於以往御廠制瓷時所用的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

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雖然在康熙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雍乾時期達到質量之高峰。


成書於光緒丙午年的《俗雅》一書中,作者陳瀏評論到“脂紅小碗……其碗口微侈者謂之栗子杯,時或有槧龍,玒四字方款,色亦較深,各有妙趣也。”

此蓋碗微侈口,碗口下漸收,圈足。蓋上塑貼朱雀紐,碗內與碗底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紅釉,暗刻龍紋,均為五爪龍。龍昂首前視,飄逸靈動,矯健曲身,極具神采,龍身周圍祥雲朵朵,烘托出龍蒼勁、灑脫、雄偉之勢。碗心底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此藏品描繪栩栩如生,威武莊嚴又不失靈動,釉質瑩潤,胎質細膩,釉色純正,色澤沉穩,彩料凝重,刻工精細,工藝成熟,毫無造作之感,讓人見之難忘,愛不釋手,實為典藏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