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人類簡史》的書名聽起來很空也很大,提到“人類歷史”,我總感覺一頭霧水。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塵封已久,近期拿起來讀了,就放不下了。這本身就讓我對人類的起源和現代都有了一個結構性的認識,結合很多歷史事實、經濟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等等,把所有書中的信息能夠非常順暢地串聯起來。

這是一本讓人讀的很輕鬆,但又很深刻的書。因為翻譯者也對這本書的“讀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推薦的是我讀的版本: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譯者:林俊宏,中信出版社。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1. 認知革命

人類的起源,是一種普通的動物,現在的人類被認為是“智人”的後代。在250萬年前,智人只是很多“人種”的其中一種,就像是現在的犬類也有很多種一樣。

各個人種經由猿屬發展而來,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的特點,適應各地的氣候和生存環境。有的人種兇猛、善於捕獵,有的人種則溫和,只是採集。

我們需要認識到,在幾百萬年前的祖先,不是隻有我們現在認為的“智人”,而是“百花齊放”,很多人種在不同的地方生存著、發展著,互不干擾。現在有數據證明,現代人類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產物,有1%-4%尼安德特人的DNA,現代美拉尼西亞人及澳大利亞原住民最高有6%丹尼索瓦人的DNA。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無不證明著,在遠古時期,智人並不是以單一人種存在著。

智人的發展逐漸領先,在大約7萬年前,智人開始“征服全球”,而且所到之處不僅其他人種滅絕,一些生物也逐漸開始滅絕。為什麼智人能從這麼多的人種中脫穎而出,甚至滅絕了比他們更強大、更靈活、腦部更發達的其他人種(尤其尼安德特人)呢?目前最具有可能性(但仍存在爭議的)原因是:智人有獨特的語言(不是完整的語言,只是基礎的語言)。

在大約10萬年前,智人還無法征服尼安德特人,但從7萬年前開始,他們幾乎戰無不勝。而且,從大約7萬年前至3萬年前,智人還發明瞭船、油燈、弓箭、針......更有甚者,從德國施泰德洞穴發現了一個“獅人”的雕像,大約距今3萬2千年,證明了當時的人類已經開始出現了“宗教”。

現在的研究大部分都認為,這段期間,智人進行了“認知革命”。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就像現代社會一樣,遠古的智人也是用“宗教”(集體的想象和相信)連接成了一個大的集體。當其他人種跟現代的黑猩猩一樣,最多維持150人/只的集體時(再多就會混亂、爭執、分裂......直到團體數量恢復到150人/只以下),智人已經學會利用“集體的想象”把團體做到更大,來增加這個人種的“集體力量”。

如果智人跟其他人一對一進行爭鬥,可能會輸;但是當300智人跟300尼安德特人爭鬥,則尼安德特人自己會先分裂成兩個150的團體......集體的力量,讓智人逐漸成為了這個世界唯一的人種,他們的認知革命也就是“宗教”的源頭,創造出連接獨立智人、小的智人團體的“語言”。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智人的發展造成了很多生物的滅絕。因為其他生物在食物鏈的發展時,都是要歷經幾百、幾千、幾萬年,比如獅子讓羚羊越跑越快。但是智人“認知革命”的發生,讓智人走了“快捷方式”,直接從食物鏈的中下段(作為大型食肉動物的食材)變成了上端(開始集體捕獵和採集),所以導致很多其他地方(非智人起源的地方)的生物在智人到達時,完全沒有防備和進化,導致滅絕。

經歷了以上這些認知革命,智人也還遠遠達不到我們認為的“人類”的階段。智人仍然是作為“採集者”生存著,也就是我們腦海中遠古人類的形象:沒有固定的屋子、走到哪兒算哪兒、吃的東西很雜,全部從大自然採集而來。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但從那時起,人類幾乎就開始走向了食物鏈的頂端、成為“神”的路。

2. 農業革命

在當夠了採集者後,智人開始發現了自然界的一些規律,比如把最肥的母雞和最慢的公雞結合,就能生產出又肥又慢易捕捉的雞了......他們慢慢被小麥征服,小麥作為普通植物的一種,在智人的“採集者”時代還不是主食,但是因為它容易種植開始,慢慢征服了智人,成為了當時至今的“主食”,從一小片地,變成現在世界各地大片大片的農田。

農業革命無疑讓智人的團體變得更穩固,不再是四處覓食的採集者了。但從歷史來看,這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好還是壞,也就無法確定了。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曾經的採集者飲食種類多,遠比以小麥為主食、家禽為菜來的健康,而採集者無需建造大房子、種田,農民則需要一直為那些小麥忙活,可能比採集者更累。但無論如何,歷史選擇了“農業”,改變了智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動物的命運。容易被飼養的動物被馴化為家禽,而現在的工業讓他們備受痛苦;不容易馴養的動物則短期內滅絕了,要麼也還在滅絕的路上。

這就是作者在後續寫到,智人逐漸在扮演“神”的角色,以自己為出發點,改變這個世界的生態系統。

農業革命後的生活方式,讓智人的數量急劇上升,生活穩定了起來,但是疾病也逐漸增多,爭執也逐漸增多。慢慢地,宗教開始成型,所以宗教革命是緊隨著農業革命而發生的。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農業革命至今,都可以稱為是“由想象構築的社會、秩序”,比如我們相信金錢,但其實金錢本身沒有任何的價值,不能食用也不能穿著,我們相信它的價值,是因為社會所有人都相信它的價值,不是我個人認為我可以用一塊錢的鈔票買到一個包子,而是賣包子的人也相信他可以收一塊錢的鈔票賣給我一個包子,然後他可以用這一塊錢買到其他東西。

宗教更是如此,因為農業革命改變了智人的生活方式,從“散養”變成“群居”,必然對於一些資源或者處事方式有爭議,社會逐漸形成了“宗教”,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如此,以“神”的名義寫下了一系列規範人類行為的條款。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在此期間,還出現了非常多的文字、文化。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這些文明慢慢被融合。也產生了“階級”。

作者還在書中探討了為什麼建立的是父權制社會,男人是體力還是腦力勝過女人......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但是推翻了一些我們認為正確的推論(男性力氣大,所以父權制社會等等)。

3. 人類的融合統一

宗教發展越來越好,無論是一神論的基督教還是泛神論的宗教,或是釋迦摩尼這個“人”成為了“佛”的佛教...都伴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自然”的發展,是市場、經濟、政治和宗教合力發展的結果。在這一篇章裡,作者介紹了金錢產生的原理:信用制度。

作者還介紹了歐洲征服美洲、澳洲,後來侵略亞洲的事蹟。大部分亞洲國家都還在爭奪陸地,幾乎不考慮漂洋過海去侵佔土地的時候(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也不曾想過把臨近的日本據為己有),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則致力於為歐洲發掘新的土地和資源,一方面這些土地、資源為歐洲繁榮墊下了基石,也是形成現狀全球融合的基礎,但是對於當地的原住民來說,絕對是災難。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在這個“人類的融合統一”階段,除了一些文明被慢慢消滅(無論是秦始皇統一文字,還是美國原住民遭到屠殺,都是消滅了一部分文明),一部分動物滅絕,還有就是土地的融合----現存人類已經將陸地和海洋瓜分乾淨。

除了帝國的建設(政治)以外,還有宗教的融合統一,歷史上出現過非常多宗教流血事件,且不談各個宗教之間,即使天主教和新教(都是基督教)關於一些定義的不和,都會發生流血事件。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這一階段的關鍵字就是:帝國、金錢(開發新大陸、掠奪資源如黃金等)、宗教。同樣,此期間的戰爭和衝突相對來說是最多的,直到科學革命的到來。

4. 科學革命

原子彈的誕生,譭譽參半。它殺傷力巨大,對人類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但同樣的,正是因為核武器的誕生,現在全球的戰爭相比之前已經少了很多,現在更多的是內戰。即使我們認為中東地區戰亂嚴重,其實相對多年以前(核武器誕生以前)還是驟減的。因為現在誰都知道,尤其是裝備了重型武器的大國,一場戰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共存亡,拋出核武器無異於自殺。

科學革命的意義在於,人類發現自己的無知,並且開始挑戰“神”的權威。宗教把一切未知都歸於神的指示,但是現代科學告知我們,一切未知因為我們目前無法到達,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會慢慢揭開謎底。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科學與歐洲帝國和資本主義經濟聯繫緊密,形成循環。科學從來都不是“純粹的科學”,而是基於經濟的。比如兩個科學家分別提出關於奶牛的課題,一個關於改造奶牛基因提高產量,一個關於奶牛生存環境導致抑鬱,相對來說第一個課題能夠拿到資金研究的概率更大,除非第二個課題改為:通過改變奶牛生存環境,改善抑鬱症情況,提高產量......

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電燈,都是基於經濟的需要、帝國的發展,而不是人類的好奇心。但隨著智人(也就是我們)發現科學真的能揭開很多謎題、帶來很多便利(尤其經濟效益時),社會又陷入了對科學的迷戀之中,與曾經的宗教相似,認為科學是萬能的。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科學革命,或者說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的變化是巨大而且短時間完成的(相對於前面的革命都歷經成千上萬年),比如互聯網的發展都是最近幾十年的變化,卻帶給了人類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切也彰顯著人類正在“成為神”,曾經宗教認為人無法左右生死,但是現在的人類醫學就是在左右生死,曾經致死的疾病不再致死,不得不說,醫學的逐漸成熟很有可能在未來造成“長生不死”的狀態(非意外死亡的情況下,所有疾病都得以醫治),甚至開始了克隆、機器人這樣的“神作”。我們不再認為月球上有“神”,因為我們已經把人類送到了月球......

但很難說,這些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近幾個世紀,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口的爆炸性增長是過去幾萬年都沒有達到的,正如各類宣傳片中常常提到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正在期待著會有新的資源出現拯救現狀,就像曾經的金屬用完了,沒想到科學竟然造出了塑料、橡膠等等替代品,能源替代品也一樣,曾經石油只是用來防止房屋漏雨的一種材料,現在卻用作能源了。

所以說政治、經濟和科學形成了循環,政治和經濟支持科學,科學帶來進步,進步促進經濟、鞏固政治。

很有名的一句話:我們不是在拯救地球,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隕石導致恐龍滅絕,才有了哺乳動物的發展,才有了智人的進化,才有了我們現在,人類會慶幸那一顆隕石滅絕了恐龍。同樣的,如果人類的巨大變化導致滅絕,總會有那麼一些生物可以活下來,可能是蟑螂,也可能是老鼠。也許在數萬年後,高智商的老鼠也會慶幸,我們人類把自己給滅絕了,才有它們的發展。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作者在本書中,對各類知識的信手拈來,為我們鋪開了一道“人類簡史”的畫卷。最終也沒有定論人類的未來,卻在文中隱隱發問,人類的未來會是怎樣。

智人經過認知革命,從人屬科脫穎而出;又經過農業革命,從採集者的角色變成農耕,進而發展成集體、王國、帝國;通過多次的融合行為,形成現在的全球化,文明和人種不再百花齊放;最後至今,我們都還在進行著科學革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朝著“神”的方向去進步。

一篇文章帶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從農業革命開始,宗教革命也伴隨而來,而宗教就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雛形,全部都基於“集體的想象(相信)”,這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足以建立完整的世界,也足以摧毀整個世界。

這本書,一定是人生中必須閱讀的書,

會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