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自媒體時代,有些人就是喜歡用譁眾取寵來吸引眼球。

前兩天,一篇名為《中國人喜歡吃饅頭喝豆漿,是貧瘠的味覺寫進基因了?》的歷史發明文就噁心了大家一回,饅頭沒有面包好吃,蒸制比烤制落後?可是微博大V@留幾手出來為原博主站臺了,在他看來,烤的生產成本要大於蒸,尋常百姓家是承擔不起這種成本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北京烤鴨是宮廷菜,只有皇上才吃得起,因為老百姓沒有烤鴨子的爐子。

結果網友們一句“古代西方窮得用不起鍋,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燒烤”就懟得大V趕緊刪博匿了。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雖然經常能看到大V公知花式跪舔,但一個洋麵包吃出優越感的傢伙還真是少見。

曾經看到有人說,中華文化既然有5000年的歷史,怎麼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不如歐洲多?顯得不那麼輝煌?那些幾百年、上千年的建築更有說服力。

這倒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也可以放大一點,從世界範圍看一看。

目前比較有歷史的古建築,好像也不在歐洲,比如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約建於公元前2700年,是古代法老王的陵墓。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英國巨石陣建於公元前2300年左右,作用也許是祭祀,或者是天文。保留到現在的是殘跡。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希臘巴特農神廟建於公元前447年,這是宗教建築,目前也是殘跡。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羅馬鬥獸場建於公元80年,可容納近9萬觀眾。這是少見的公共建築,目前也是殘跡。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這些都是2000多年到4700年前的古建築,也都是些殘跡。那麼相對應的,中國也有。比如秦漢古長城,超巨型防衛性建築。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漢代古烽燧,也是與長城配套的防衛性建築。那也是2000多年曆史,還是土質建材,保留下來很不容易。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石質的建築就保留的更完好一些,比如漢闕,全國有十幾處留存,也是有2000年曆史了。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其細部的雕塑也是美輪美奐的。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當然數量和規模似乎不如西方,除了這裡是以一國對比世界外,還有其他原因,後述。

除了這些有較久遠歷史的古建築,再就是中國遊客出國遊經常看到的教堂。中國旅遊看廟,外國旅遊看教堂成了不言自明的習慣。

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1345年落成,建了178年。由於著名小說家雨果寫了“巴黎聖母院”為名的小說,而同名電影也是文革後首批放映的西方影片。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想必在50後、60後的心中有深刻印象。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1880年竣工的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耗時竟然超過600年。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建於1445年,1481年完工,這是從教堂方向看梵蒂岡。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英國威斯敏斯特宮,就是有著名的大本鐘的建築,建於1050年,後經多次改建擴建。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也就是說,在距今1000年以內的建築看起來比較輝煌,不是殘跡,當然這也和後期保養有關。對一篇短文來說,這舉例夠全面了吧。

那就對比一下中國的。

山西晉祠聖母殿,976-983年建,也有千年歷史了,元代、明代重修。從年代看,早於威斯敏斯特宮,尤其是木質宮殿保留下來難於石質建築。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平遙古城牆,那是在西周舊城基礎上,明初(1360年)大規模翻修,算是巴黎聖母院同期吧。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比如

北京故宮,1406-1420年,與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同期,佔地面積比西斯廷教堂大,甚至比整個梵蒂岡面積大幾乎一倍。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除了地上的,地下的建築也是建築吧。

那就看看山西稷山的古墓

。中國有名的古墓很多,不過這個古墓是能當建築名勝欣賞的,是宋金年代產物,大約公元1161-1189年間,距今也在千年左右,以磚雕出名。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看看裡面精美的磚雕,婦人半掩門,出門還是進門?給人無限遐想。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開芳宴。墓主人夫婦一起看戲聽曲,或者在花叢間小桌旁對酌。桌上盛放著各種美食美器,桌下還有裝在梅瓶中的佳釀。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西方是各種神的雕塑和對神的敬畏,東方是對人間的刻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孰高孰低,見仁見智。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現在說說我對中外古建築的看法。

法老墓是古代文明的極致之一,不過耗費幾十萬人花費幾十年時間建成這麼一個墓,其實是和秦始皇有一拼的。放在國外就談文明,放在國內就說“暴君”,也算雙標之一吧。

千年以內歐洲著名建築多數是教堂,以及一些貴族城堡,有什麼出名的民居嗎?想想歐洲的千年宗教黑暗時期,對平民的剝奪自不必提,對此公知們也不會讚揚吧?畢竟火燒布魯諾就是這個時期的事情。因此宗教教堂的輝煌只能給後代留下欣賞,對當年的民眾是避之不及的。即便是基督信徒,這樣的教堂也不是他們能進的。

相對看,中華文明從來不講究“神權高於一切”,本土佛教講的是“眾生平等”,道教的神仙都是凡人變的,華夏的神明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除了帝王陵墓也不建“永恆建築”,所以沒有舉國之力的大型宗教建築很難理解麼?這些宗教建築動輒要建100多年,公知們說:那叫精工出好活,所以保留下來了。其實也反映當年即便宗教斂錢也是有難度的,自然建造時間長,消耗民脂民膏更多。

我們也可以把建築的範圍放寬泛一些,看看在中國的一些宗教建築。

在中國主要是佛教,不像西方那樣愛建教堂,可也有大型石質建築,那就是石窟

敦煌莫高窟,366年至元末(1368年),比科隆大教堂時間長,更是“精工出細活”,不需要我在這裡講了吧。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麥積山石窟,384-417年。以整座山為背景,氣勢磅礴。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大同雲岡石窟

,公元460年至524年。全部石窟長達1公里。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龍門石窟開鑿於493年,前後營造400餘年,也超過大多數歐洲教堂建造時間,還得到武則天的贊助。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其規模在1公里以上,除了形式是洞窟結構,哪點比那些大教堂差?除了龍門石窟,上面的石窟相當於古羅馬帝國時代,比那些歐洲教堂早500多年。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刨除宗教因素,建築的選材就體現出了不同的民族特性。

宗教建築講究體現出神的“永恆”,那麼石材是首選;而對於人類居住來說,人住的房屋當然用木材是首選。木建築固然難於保留,但是你住在石頭建築裡感覺好嗎?

現代西方建築,不也是木建築為主嗎,所以洛杉磯山火一燒就是一大片,大西洋颶風一刮,或者龍捲風一來又是一大片。但是人們復建依然還是用木頭,這也就說明問題了。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再說了,中華先祖不喜歡住石頭房子,可不代表不會玩石頭。比如大跨徑石拱橋就是歐洲人直到文藝復興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黑科技。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的趙州橋。

再比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於八百年前,被《世界之最》一書列為世界最大石樑橋,有的石樑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

石頭建築那是給神住的,人還是應該住木製的房屋,次一點,磚瓦結構也是可以的。人住的房子要幾百年做什麼?隨著科技進步,房子結構日新月異。現在叫你去住故宮,你願意麼?因此沒有保留太多的古建築也說明不了文明的優劣。

其實還有一種適合人住的建築,那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夯土結構。

這是距今5000年的湖北屈家嶺文化保留的夯土房。當然它不是石質建築,保存不如金字塔完好不如金字塔宏大,可是年代完全不輸於金字塔,5000年吶!還是在溼潤的湖北。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樓蘭古城,距今2000年,夯土結構。其實夯土建構也是挺好的。現代建築學者認為,夯土牆較厚實,有些冬暖夏涼的效果。夯土吸收水分也較好,能“呼吸”,其實對人類居住不比磚瓦水泥房差,只是力學強度差一點,不夠耐水。但是也有辦法。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看看福建土樓。力學性能差一點就把土牆夯厚一點,反而冬暖夏涼;不耐水,無非就是房簷多伸出一些擋雨,一般土樓的房簷伸出1米多。結果是著名的“東倒西歪樓”已經有七百年的壽命,不輸於巴黎聖母院!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其實這主要還在於古代建築夯土缺少大力夯土的機械。如果用現代的夯土機械大力夯,加上土石和粘土的合理配方,結果不比水泥差。古人土樓歷經六七百年,值得我們學習的智慧多著呢。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回到本題,中外建築由於民族文化不同,由於敬神和為民的需求不同,簡單拿中外建築來對比中外文明還真不合適。

中華文明在古建築上並不輸於任何西方文明。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中國倒是也曾學西方的石質建築,搞了圓明園的大水法,非常精美,建於1783年,早於科隆大教堂。不過毀於西方八國聯軍的侵略,成了殘跡,這才是要記住的。


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