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2018年12月11日,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杜國玲理事長率部分促進會會員等,考察由蘇州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與蘇州歷史文化相映襯、與古城風貌相融合的部分文旅新建項目,擬將這些景點作為蘇州文促會今後在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向來蘇州訪問的中外客人,宣傳介紹蘇州新形象的一張名片。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蘇州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興、總經理包維明、副董事長孫磊等陪同杜國玲理事長一行考察了蘇州環古城河風光帶中多個遊船碼頭建設和蘇州大學沿古城河廊亭建設等後續完善的節點、位於大儒巷的姑蘇小院、位於南石子街的探花府花間堂,並向大家介紹了這些新項目開發建設的情況。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杜國玲理事長對蘇州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近些年來在不斷完善蘇州古城河風光帶文化旅遊功能和在蘇州古城大宅深院進行保護性開發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讚賞。

蘇州文促會副理事長曾文園、常務理事湯建新、馮亞東、陳樂餘、監事田懷亮和部分會員等參加了考察活動。陪同杜國玲理事長一行考察活動的還有蘇州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朱淇等。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蘇州古城河簡介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享有“人間天堂”“東方水城”的美譽。而由春秋時期開挖、全長15.3公里的蘇州古城河,則是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蘇州“人間天堂”“東方水城”實物見證。隨著歷史的變遷,蘇州古城河兩岸沉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近些年來,蘇州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通過保護性開發,深入挖掘古城河兩岸的文化內涵,彙集了“盤門勝景”“姑胥擁翠”“閶門流金”“桃花流水”“引人聚財”“通江達海”“愛情絕唱”“百年學府”等多個類別的文化元素,將這個美麗的“東方水城”盡情展現在世人眼前,讓你淋漓盡致地享受“人間天堂”的歷史文化底蘊。如果登船遊河看景,那種“船在波上游,人在畫中行”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讓人深深地陶醉在“人間天堂”之中。

蘇州探花府花間堂簡介

蘇州探花府花間堂位於平江路南石子街10號,是蘇州望族潘氏的老宅,也是一座大隱於市的正宗古宅。

在這座老宅身上記錄著蘇州輝煌的過往,也走進了繁華的當下。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老宅項目佔地3150平方米,正落由門廳、茶廳、正廳、內廳(攀古樓)、走馬樓五進組成,五進皆為樓屋,四座四合院由五進樓廳圍合而成,步入其中,一座比一座寬敞,一座比一座恢宏,一座比一座精美,特別是潘家專門用來收藏青銅器的攀古樓,其前後兩院,廡廊高大,戶窗敞朗,磚雕精美、憑欄梁枋的木刻無不雋秀細膩。

蘇州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考察蘇州文旅這張“新名片”

在攀古樓兩側迴廊,木樓板皆採用長11米的整塊原木,上面還曾鋪設磨細方磚,據說為潘氏收藏所需,既防火防潮,又能避免沉重的青銅器皿在搬運時傷及地板。在迴廊的牆壁上,還有兩處瞭望口,口洞成圓形,內置一塊可推拉的大方磚,有通風、採光、瞭望、射擊的功能,這在蘇州古建中所見極少,目前僅發現潘宅一處,若非名門深府,絕無此等配置。

翻開出版於1958年的《蘇州舊住宅參考圖錄》,不僅存有九張南石子街潘宅的珍貴照片,還收錄了三張手繪的建築平面圖和橫斷面圖。拍照和繪圖的人叫陳從周,生於1918年,是同濟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古園林學家。

花間堂以陳從周先生的照片、圖紙和專著為重要參照,運用正宗的古宅工法予以修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