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發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距離今天整整40年。這篇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一個偉大事件對歷史的影響,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彰顯,愈加深遠。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展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我們深切感受到,40年前在全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石激起千層浪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了經胡耀邦審閱定稿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這篇文章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發表。當天新華社轉發。5月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報紙也陸續轉載。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很快引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這場大討論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延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舉國歡騰,人心思變,百業待舉,黨面臨著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但這一進程受到“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

針對這種狀況,鄧小平多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闡明瞭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這就從根本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文章在黨內外和廣大幹部群眾中激起了強烈反響,同時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議和指責。

真理標準大討論在全國展開

1978年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針對當時的形勢再次精闢闡述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這個講話在關鍵時刻給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以有力的支持。

1978年6月24日,《解放軍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理論上系統地回答了對於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提出的種種責難,得到了當時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中央和地方報刊也發表了許多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其中包括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各部隊領導同志的文章,從而推動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深入展開。

這場大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這場大討論,為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奠定了思想基礎。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作者胡福明:讓實踐見證40年輝煌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 胡福明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在南京大學哲學系做教師的胡福明和同事們一起,以喝酒吃螃蟹的方式來慶祝。那時,與許多在“文革”中經受磨難的人一樣,胡福明認為“四人幫”垮臺了,束縛這個國家發展的一系列枷鎖自然會被打破。但他很快發現,“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經濟文化建設以及撥亂反正仍有巨大阻力,人們的思想還被禁錮著。

1977年2月7日,當時的“兩報一刊”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兩個凡是”,引發了一些幹部和理論工作者的議論。儘管此時鄧小平同志還沒有恢復工作,但“兩個凡是”立即引起他的注意。如何準確完整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恢復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顯得必要而緊迫,由此一場涉及真理檢驗標準的討論開始醞釀。

“我學了那麼多年馬克思主義,不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嗎?”出於理論工作者的責任感,胡福明下定決心,要針對“兩個凡是”寫一篇文章。

1977年那個悶熱的夏天,胡福明一邊陪護住院的妻子,一邊在醫院病房旁邊的走廊裡翻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和《毛澤東選集》,從中找出四十多條關於實踐的論述,寫出了8000多字的長文,題目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他把稿子寄給了《光明日報》編輯部。

1978年1月,胡福明收到編輯要求修改的回信。時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楊西光還在標題中加了“唯一”兩個字。隨後這篇文章經過多人參與、數易其稿,於5月10日首先在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刊發。5月11日,《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在頭版發表,新華社當天發了通稿;12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以及《解放日報》等全文轉載;13日,又有多家省報轉載,迅速在全國掀起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1982年11月,胡福明離開南大,調到江蘇省委工作,歷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等職。雖然行政職務漸高,可他從未停止思考。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在省委工作期間,還陸續寫了《蘇南鄉村企業的崛起》和《蘇南現代化》等著作,持續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進展。

回憶起當年那段歷程,這位83歲的老人依然心潮澎湃。“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就需要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指導下研究新事物、新問題,不斷做出新的概括,把理論推向前進。”40年後的今天,重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話,字裡行間仍然閃耀著智慧和活力。

“就像馬克思主義永遠不會過時一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論斷也不會過時,因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胡福明說。

40年後的今天,在實踐中總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不斷被舉世矚目的發展實踐所證明。胡福明對此感到十分振奮。“這些年中央的方針,就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自覺性,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個體經濟蓬勃發展……許多過去幾十年都沒想出的好辦法,通過解放思想,都在這40年創出來了!”

他認為,一切工作都應該堅持用實踐標準檢驗。堅持實踐為準,才能瞭解和尊重老百姓的感受,才會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不脫離人民,不被人民所拋棄。“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可以說實踐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也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的輝煌歷史。”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胡福明

40年前的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

真理標準大討論發生在轉折時代的中國,它不僅是一場解放思想的運動,也是一場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動,其涉及主題之重要、規模之宏大、意義之深遠,無論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史上,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偉大事件。它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更具有特殊重大的政治意義,被視為“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曾給予中國人許多重要的啟示,至今也依然在影響和啟示著我們。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真理標準大討論40週年,紀念這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就要求我們堅持和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