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懂得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減法生活: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
《菜根譚》:懂得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過猶不及

懂得分寸,這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

《菜根譚》中說:“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在說話上,這告訴我們要把握一種分寸,才能做到初見讓人喜歡,長久不讓人討厭。

古人云:“可與言而不與言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無論事業上的合作伙伴,還是生活場裡的往來朋友,大家更願意深交的,永遠都是那些懂分寸、守分寸的人。

能夠保持距離不越界,這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分寸感。三毛曾說,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很多時候,把朋友推遠的,恰恰是自以為是的幫助和照顧。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永遠記住,關係再親密,也不要口無遮攔,不揭別人的短,不戳別人的痛。

點到為止,這是做朋友的分寸。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從來都明白,關係再親密,也不可隨意窺探隱私,輕易干涉私事。真正的朋友永遠不會仗著關係密切,就失了彼此間互相敬重的分寸,反而更是要加倍地去照顧並體諒對方的感受。

《菜根譚》:懂得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恰到好處

方寸之間,遊刃有餘,乃進退得失之道也。分寸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談吐有節,彬彬有禮。一個有分寸感的人,能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心境,做事有準,進退有度,不隨意窺探隱私,不干涉私事,相處融洽,讓人舒服,如沐春風。

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第二件事: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第三件事: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說話留三分,叫餘地,待人七分好,叫自保。適當的距離,相處起來才能不累。不評頭論足,不刻意逢迎,不惺惺作態,不強求霸佔,這才是最舒服的狀態。

分寸感是個好東西,希望你我都有。

《菜根譚》:懂得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靈明通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