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离开郑州,就一路直奔安阳。说起安阳,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座城市在哪,只不过听城市名字颇有古城的韵味,但这是座令我魂牵梦萦的城市。

初识该城,是痛仰乐队的一首《安阳》,随着吉他模拟的古琴声渐起,湿润的眼角斑驳的碎片,哀婉的旋律带着一丝古韵,瞬间将人的思绪带到记忆里的那个时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是我大学的舍友,他也是安阳人,四年的朝夕相处,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只是毕业后劳燕分飞,他回到了他的安阳,我也做起了广漂,这次再相见,不免多了些许期待。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第一次到安阳,它有着标准的北方小城该有的样子,广阔且平坦的地貌,造就低矮的城市建筑,视觉阻碍的减少,让文峰塔远远的就映入眼帘。城市街道旁,没有南方城市那样繁茂的绿植,近看稀松的城市绿化带,上面总是笼着一层灰蒙的尘,与街上戴口罩的骑车人相映衬。

近些年安阳成为河南唯一被纳入京津冀城市圈的城市(舍友笑称北京18环),与朝都牵连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众多拔地而起的商业高楼,但安阳人的生活状态,似乎一如既往,如我们即将看到的殷墟遗址。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殷墟,原称北蒙,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因为20世纪初发掘出甲骨文而被正式考古发掘。大量建筑遗址、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等文化遗存的发掘证实了商朝存在的事实。

在中国的历史上,自商朝及以上,因为历史太过久远,遗存物太过稀少,而一直被历史质疑是否存在,直到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记载以及青铜器物。而殷墟也就成为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走过一条枫叶飘零的小道,我们进入殷墟遗址,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大型的青铜器。它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可见)的放大版仿制品。殷墟遗址全称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这里不仅是后商的都城,它还是祭祀场所,它还是墓葬地。

这与我们过往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妇好墓、北组宗庙祭祀坑、宫殿遗址… …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我们首先从妇好墓说起,作为殷墟里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是商王武丁为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墓葬。那么妇好作为一名女性,为什么她能够获得独葬的荣耀,并且还有众多青铜器、奴隶陪葬呢。要知道,中国在父系社会开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偏低了。因此女性在去世后,一般都是在丈夫的墓葬中有个墓室而已。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从妇好墓出土来看,光是玉器便多达755件,加上大量青铜器、宝石等其他器物,陪葬奴隶等,已经是较高规格。虽然妇好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赞誉,商朝对她所做贡献是报有极大的肯定,但也说明了商王武丁对她的爱,希望她去逝去依然能享受最好待遇。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在殷商时期,王宫的建造规划基本已经开始采用“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形式(我们之后参观的故宫也是采用类似风格),但实地看到这种宗庙祭祀坑与宫殿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还是让人惊奇不解。而本次“寰行中国”之旅,我们也不止一次的看到类似风格建筑。

皇室贵族在建造房屋前,将奴隶、牲畜等杀戮后作为献给神灵的祭品埋葬在坑内,之后再在祭祀坑上面建造房屋。这是古代奴隶制社会残酷杀戮最真实的写照,虽说已经化作遥不可及的历史,但在看着一句句骸骨扭曲痛苦的样子,依然让人不忍。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在殷墟遗址以及甲骨文博物馆内,我们还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古代车文化。在殷墟的车马坑展厅里,摆放有6座商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基本都得到完整的保留下来了,每车配2马、1人,车子结构为车厢、车辕和两个轮子组成(形似繁体字“車”),而道路遗迹为双向车辙,道路宽约8.35米,从现场遗迹来看。远在商朝极有可能已经有行程标准的车马规范。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而在甲骨文博物馆内,我们也发现了一则与车有关的甲骨文字记载,大意为:一位朝中大臣驾驶马车外出狩猎,在一个悬崖边发生车祸翻车,导致车翻人亡。由此这被定义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起车祸事件(有点像现代社会的报纸啊)。由此可见,开车安全不得马虎啊,否则一不小心,你就会被永远的留在文献资料里了。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还没来得及多看看安阳这座城市,感受城市中蕴含的历史气息;还没和舍友多聊几句,畅谈过去的光辉岁月,我们便即将告别安阳。男人之间的离别不会有太多煽情的话,也说不出太多话,拥抱过后,各自转身,也许眼眶泛红,也许心有不舍。但旅程还在继续,来日方长再见有时。追上别克大部队,我们向邢台出发。

寰行中国第二站:安阳,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