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最近看文章下方的眾多評議,要麼冷嘲熱諷之能,要麼不能見到不同見解。再看武術之現狀,武術之傳承,如同看世間百態,於心不忍,不由嘆道:武林已逝,世間再無武林高手,唯有喧囂。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武林已逝

●自徐曉冬發起對傳統武術的挑戰,進行所謂的“武林打假”之後,武林中人要麼應者倒地,要麼默不作聲,引起國人對傳統武術的失望,網絡中也是極盡冷嘲熱諷之能,“武術是騙術,太極拳是騙術,教太極拳的是騙子”等叫喊聲甚囂塵上,傳統武術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不能打就是假”,這是徐曉冬等眾多粉絲對武術“打假”的立足點。卻是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典型的就是與巴西柔術的不同命運。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這一次對抗,傳統武術陷入一片罵聲

巴西柔術與太極拳一樣,都是在互相糾纏間找到對方的弱點,只不過一個在地面,一個是站立。西方人,卻將巴西柔術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在綜合格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太極拳的拿法和貼衣發力的特點本應該可以在綜合格鬥中起到類似的作用,但現狀卻是一邊“神功大成”,一邊是不把太極拳打到“體操”的隊伍,誓不罷休。國人的劣根性體現的淋淋盡致。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無語的裸絞

與國內兩個極端不同的是,多外國人卻熱衷於傳統武術包括太極技術的學習和不斷改進!為什麼中國人的東西,到了外國人手裡,可以將其長處發揮的淋淋盡致,使之煥發青春;而在部分中國人這裡卻揪住其短處肆意的蹂躪,像垃圾一樣的鄙視呢?彷彿不踩幾腳,就是沒有見識,踩上幾腳,才能揚眉吐氣,這是極度的不自信,對傳統的東西極度的不自信!在這樣的狀態下,武林只有苟延殘喘!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反而是外國人善於學習太極拳

●國人對武術極盡誇張的表演和利用,為一己之利,再無武林之風骨。前幾年熱銷的《逝去的武林》一書,描述了“中華武學巔峰時期”的義、信、敬,以及令人歎為觀止功夫。李仲軒先生作為唐維碌、尚雲祥和薛顛三位形意拳大師的弟子,見證了老一輩俠者的言行與思維意識,以及區別於西方技擊、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訓練體系。而今,放眼武術界,心不在武,而在炒和演,還能剩下什麼呢?閆芳、雷雷、馬保國等等,一個比一個“神”,甚至公開說“我唱著歌讓你裸絞”,稍有點搏擊常識的人都能戳破這個牛皮!此類人不在少數,此類心態已經與武林無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今,只為名利!隨著李仲軒等老一輩武林高手的逝去,武林再無高手,盡是喧囂,毫無風骨。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馬保國先生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於謙虛和謹慎的思想意識,在於“日三省吾身,知明而行無過也”!而今,為名為利,只走極端:要麼極度打壓,要麼極度吹捧,看不到優與劣,失去了平和、辨識、進取,妄圖斬斷傳統文化之根!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一代宗師影視圖

中國人有個壞習慣,身邊存在的熟視無睹,等到逝去了才追悔莫及,才知道什麼叫珍惜!這不能不說悲涼。剛才看到一篇文章:

1912年清朝滅亡後,當時的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內閣大庫大半,但在之後動盪不安的年月裡,內閣大庫檔案的命運顛沛流離,1921年,北洋政府財政窘迫,政府下屬的教育部,已經有好幾年沒有發過薪水了!逼不得已的他們,便將總重量約15萬斤的內閣大庫檔案當成廢紙,裝滿了8000個麻袋,以4000銀元的價格賣給了紙店!這些“廢品”有部分已經消亡,大部分流向國外,少部分留在國內博物館。流向國外的,要想再收回來,幾十億也不一定能辦到!

這是何等的悲哀!逝去的不僅僅是武林,還有那顆國人之心!

世間武林再無高手,武林已逝,唯有喧囂

還記得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