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倫理劇在電視劇和電影的市場上都佔據著一席之地,對家庭關係的討論也一直從未停止。

也許每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同,生活或體面或糟糕,但終歸都是凡夫俗子,有喜怒哀樂,有難以處理的家庭矛盾。

電影《凡夫俗子》(1980年)將這個道理說的再明白不過。

不過,它沒有試圖去展示關係修復的過程,而是用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

那就是: 比起家暴,父母的冷暴力更容易摧毀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01

壓抑的氣氛充斥了整部電影。影片也大量使用了陰暗的色彩與光線,將這種壓抑帶給觀眾本身。

這種壓抑來源於母親貝斯對家庭氛圍的操控。

而強烈到變態的控制慾的背後,是貝斯對於自己精緻、體面形象的維護。

貝斯究竟有多麼在乎面子?

去參加大兒子的葬禮,她沒有表現出悲傷,卻關心丈夫的衣著是否得體。

丈夫想穿一套藍色西裝,她卻要求他穿白色西裝,換雙鞋。丈夫雖然照做了,心裡卻一直不舒服。

兒子襯衫破了,她立馬就注意到了,要求兒子馬上脫下來。隔天她就給兒子買了兩件新襯衫。

丈夫在聚會上跟朋友談起兒子的病情,貝斯大怒,口中說著這是家庭隱私,實際上是覺得有失體面。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比起對家人的關愛,她更在意家人是否體面,是否會讓她丟面子。

她一直維持著中產階級的體面,直到大兒子沉船事故的發生,徹底打破了這個平衡。

小兒子進過精神病院,一直被她視為最大的汙點。

對於體面的破壞者,貝斯的制裁方式是用一種暴君式的冷暴力。

02

母親的冷暴力貫穿了整個電影,且無處不在。

她對兒子的冷漠,與其說是怨恨,不如說是劃清界限的陌路人。

一天早晨,康尼下樓來到廚房,鏡頭轉到母親,她生硬地扯起嘴角,擠出一個微笑對兒子說,這是你最愛的烤麵包。兒子說自己不餓。母親變了臉色,二話不說,抄起盤子就倒進了下水道。早餐的氛圍瞬間降到了冰點。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餐,父親談起網球俱樂部的事情,康尼說一年沒玩了。

母親用一種命令式的口氣說,現在不該是開始的時候了嗎?

仰拍的視角,挑高的眉頭,銳利的眼神,都是不容置疑的權威感。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康尼主動提出幫她幹活,她卻趕兒子去打掃壁櫥,咬著牙說,你的壁櫥非常髒亂。那嫌棄的表情瞬間讓人心涼。

兒子 主動跟她彙報學習情況,只換來她輕蔑一哼。

兒子在花園裡主動跟她交流 ,她只顧自說自話,也不讓兒子插話,兒子只能學狗叫強硬地打斷她。

丈夫想要給母子拍一張合照,貝斯扯著僵硬的微笑,不願意配合,一直要搶相機。與丈夫拉鋸戰時,兒子大吼一聲,把相機給她。不願意靠近兒子,是再明顯不過的厭惡。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貝斯在外人面前談笑風生,對親兒子卻連一絲真誠的微笑也欠奉。

貝斯認為兒子是家庭不幸的原因,而她卻沒意識到,自己才是家庭的最大破壞者。

有人說,母親的溫情決定了整個家庭的溫度。

一個不合格的母親會毀了一個家庭。

貝斯用她的冷暴力,為分崩離析的家庭悲劇埋下了伏筆。

03

與冷暴力相反的是父子二人主動修復關係的努力。

父親一直充當著家庭關係的調節者,在貝斯向兒子發起刁難時,總是即使轉移話題,並鼓勵兒子多與朋友互動,一直關心著孩子的狀態,是個相當負責的父親。

他幾次試圖讓妻子反思自己,改變態度,但妻子卻大聲指責他對兒子太縱容。

貝斯固執己見,拒絕交流。她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兒子滿口謊言,丈夫盲目相信。

兒子在痛苦中掙扎,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逐漸康復。

他接受了母親的不完美,並決定原諒她,重新開始新生活。他主動跟度假回來的母親打招呼,並擁抱了她。但母親卻沒有回應他。

父子兩人都是積極主動的問題解決者。

但他們的努力打動不了一個理智精明的利己主義者。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04

在貝斯身上有著典型的中產"症候病"。

貝斯的家庭,按照社會學者的理論,應該屬於中上階層家庭。

對於這一階層,保羅`福賽爾的《格調》一書有著較詳細的描述。

中上階層的人,接近上流社會卻沒有辦法跨越階層。於是退而求其次,在言行舉止,生活方式上盡力模仿、接近。

他們追求體面、精緻,喜歡營造一種成功人士的感覺。

貝斯便是這樣的一種人。

從她自身的穿著打扮來看,既得體優雅,又細節精緻。在社交場合,談笑風生,是男士圈既備受歡迎的優雅女士。

她之所以喜歡大兒子,是因為他足夠優秀。電影裡貝斯坐在死去的大兒子房間,她的視角看到的一切,都是兒子過去的榮譽勳章。

她厭惡小兒子,不僅是因為把他看做了失去大兒子的替罪羊,更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汙點。

這對一個要求完美的成功形象的體面人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丈夫同樣是一個成功者,但他與貝斯的最大區別是他有愛。

也許貝斯與他結婚,不是出於愛,而是因為體面的合適。

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也只是扮演了一個漂亮優雅的妻子。

貝斯是自私的,所以她無法給予愛,無法去愛別人。

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也讓她固執己見,看不到自己的侷限性,跨不出改變的第一步。

徒有其表的成功美滿,掩蓋不了家庭不幸福的事實。

這也是很多中產階級家庭的寫實。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05

在一個暗夜,丈夫獨自坐在廚房,一個人流淚。

他終於看清了真相。

"你真漂亮,但你也是如此不可預測。你總是那麼警惕,你很堅決,但是你並不堅強。你無法處理變故,你要所有的東西都整潔有序。"

"你也許並不愛任何人,你只愛你自己。"

被揭穿的貝斯無力反駁,在家裡也待不下去了,只好離開。

父子倆互相敞開心扉,表達對彼此的愛。

電影在兩人相擁的畫面中結束。

《凡夫俗子》,比家暴更易摧毀一個家庭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這樣的故事結尾,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一個家庭的溫度,在於愛,在於相互給予和支持。

家人不是為了你的面子而存在的,他們是為了讓彼此幸福而存在的。

無論多麼成功,我們終究是凡夫俗子。

我們需要家庭的愛和溫暖,也需要用心去愛自己的家人,經營自己的幸福。

所有的面子終是表象,隨時會離我們而去。只有內心的幸福會一直追隨,常伴左右。

願天下所有家庭以此為鑑,珍惜身邊的幸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