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的魅力,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

這世間是是非非,對對錯錯,有誰能真正看清?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我們只不過是一介凡人,在這塵世裡為慾望而活。

於連有才華、自尊和美貌,而最根本、最純粹的他只是一個野心家。於連所擁有的一切只是為成為一個野心家鋪平前方道路的基石,他會毫不猶豫的踩著這些墊腳石,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渴望的殿堂。

紅與黑的魅力,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

圖片源自網絡

19歲的於連,在一個唯利是圖,崇尚暴力的家庭中成長。他瘋狂崇拜著拿破崙,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但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身為平民卻是擁有野心的他只能選擇去追尋他心目中的幸福,於是在他短暫的人生中,於連不斷地命令自己去扮演那些不一樣的主角。漸漸的,生活使他學會偽裝,學會虛偽。於是他能夠混跡於上流社會,能夠得到貴族的頭銜,能夠擁有金錢與他認為純粹的感情。只是,這樣的他在前進的道路上,遺失的是自己的生命力,迷失的是最初的夢想。

於連的感情很個性,他為了自尊愛上德·納爾夫人,為了自尊讓馬蒂爾德愛上了他。於連的感情永遠圍繞著他的自尊。於連在征服感情,而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他能夠敏感地拒絕德·納爾夫人的關心,卻不能拒絕德·納爾先生充滿侮辱意味的100法郎。

於連開頭在維立葉爾市長德·瑞那府上當家庭教師,為了報復貴族資產階級對他的鄙視,找到爬上去的捷徑,他很快贏得了市長夫人的歡心,成為她的情人,因此得以進入修道院學習。當他企圖以此到為德·拉·木爾候爵的私人秘書,同時勾搭上準備和瑪特兒結婚,實現自己飛黃騰達的美夢的時候,市長夫人出於嫉妒,在聽她懺悔的教士的指使下,給候爵寫了一封揭發他醜行的長信,使於連的野心和夢幻完全破滅了。在他絕望之餘,一怒槍擊了德·瑞那夫人,受到了嚴厲的審判,最後被送上了斷頭臺,從而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紅與黑的魅力,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

圖片源自網絡

渴望飛翔的少年在失去曾經的完美的同時終究沒有戰勝命運,虛偽的面具終究不能永久佩戴,當所有偽裝都被卸下,所有欺騙都被揭穿,於連終是迎來了自己最後的審判。入獄的於連明白了自己此生追求的幸福多麼虛無,應對死亡的來臨最後卸下一切面具,那個最真實完美的於連對著初戀情人說:“你要知道,我一向愛著你,我只愛你一個人。”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涉及了從法國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許多方面的生活風情;上寫皇帝首相、王公貴族,下寫三教九流、平凡百姓;透過教會、政黨以及各階級錯綜複雜的矛盾關聯,對查理十世統治下的法國的政治鬥爭、社會矛盾、人情世態、風土習俗,都一一作了真實而又生動的描繪。

紅與黑的魅力,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

圖片源自網絡

於連·索黑爾,無疑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是一個出身農民家庭但博學多才的青年。這個出類拔萃的青年雄心勃勃,決不甘於貧賤,一心向往拿破倫時代的沸騰生活,渴望透過從軍去建功立業,青雲直上。但在王政復辟時期,在極端反民主的貴族資產階級統治下的法國,於連看到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只有透過教會一途他才有期望躋身上流社會。小說題名《紅與黑》,紅即象徵軍隊,黑即象徵教會。

一心期望擺脫貧賤地位報復上流社會蔑視的於連,是煞費苦心,不擇手段的。他明明崇拜拿破倫,卻要當眾大罵拿破倫,他明明不信神靈,卻要把《聖經》讀得爛熟,能夠完全背誦。好虛偽的青年!我並不完全瞭解那時的生活背景,只知道於連為了爭名奪利做自己的黃粱美夢而欺騙自己,帶著假面具來應酬所有的人,如果我是他,我會很累。要自己時刻像電影裡一樣去扮演一個和自己內心世界異樣的主角,而且要讓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出戲,沉浸在這個主角里是很難辦到的。

紅與黑的魅力,這一生愛恨情仇,浮浮沉沉,又有誰能真正四大皆空

圖片源自網絡

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我真正同情於連。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正義將永遠戰勝邪惡,於連最終的下場是可悲的,這是必然的。因此待人最好多一些真誠,少些虛偽與假裝。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真誠都被包裹,虛偽都是外套。何妨嘗試脫下虛偽的外套,用一顆真心來為人處世。或許,會有另一種人生體驗。

紅與黑如同輪盤上的紅黑點,而這輪盤則象徵了那稱之為人生的一場遊戲。紅,生命的熱烈與追求;黑,社會的黑暗與醜陋。紅與黑的碰撞,激起的是對人生的思考。

於連雖追求功利,讓人生恨,卻也讓人給予他深切的同情,透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