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不知你是不是像我一樣,一直在思考死亡這件事情。

畢竟,人生短暫,活不過百年。在這樣的一生裡,我們究竟該怎樣去活,去演繹,才會覺得死不足惜?才能從根本上去戰勝死亡這件不可抗拒的東西?

在小的時候,我們可能以為是家庭的溫暖。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就不會懼怕死亡。等大一些,懂了些事的時候,我們可能以為是溫情,一個知我們懂我們的知己,一個與我們天涯做伴的朋友。

後來,我們想,也許應該是愛情。等我愛上一個人或許就不再畏懼死亡。

再後來,我們開始醒悟。要戰勝死亡的恐懼,是要找出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意義,完全源於自己對於人生的領悟,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和追求。

生命的意義,便是信仰。是我們對於未來道路的期盼,對於人生價值的參悟。

信仰,像是一道光,能照亮我們的前路。它讓我們看到身為人的榮光,我們可以擁有一種對生命的狂愛。這種狂愛讓我們用生命去擔保,去追尋。

也許是,心心相印卻一直無法在一起的戀人再次擁抱的深情;也許是,失去至親時,想要撕裂胸膛與世間的疼痛……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生命裡的一切至真至性便是信仰的臉孔。

信仰也是一道傷痛。它帶來的苦痛,像千斤的鐵錘砸中胸口,像鋒利的尖刀刺進心窩。這種痛,沉重而深邃。在寂靜最深處,眼淚最深處,讓人蜷縮、翻滾、安靜、流淚都無法解除。

信仰也是最為孤單的心事。即使我們試著傾訴,試著尋找知音,試圖成熟,讓自己安靜地面對,都無濟於事。當我們再次想起它時,還是如此讓你難過。

或者可以視信仰為生命的魂靈,貫穿著整個人生,在你的體內不斷蔓延、生長,打通每一根血管,伴隨生命成長。路途上,它讓人堅強而又絕望。

在生活中,希望我們能夠擁有這樣的一個信仰。這樣一個我們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明的信仰。我們不知道它的樣子以及含義,因為它在生長,它在不斷地變幻。或許生命停止的時候,才是它的終結。

當我們擁有信仰之後,我們會發現,對很多事情,很多人的認識,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像是重新活一次。

我們應該去愛一樣東西,不管是鋼琴、油畫還是書法……我們應該深愛那麼一樣東西,為它拼搏奮鬥。感受它帶來的痛苦與艱難,也享受它帶來的榮光與幸福。

如果我們獲得了這樣一種用生命熱愛的東西,我們便有了無堅不摧的信念。

我們會從容地去處理和麵對生命中痛苦的經歷,貧苦的人生,不幸的愛情。

儘管在青春裡,這樣一種熱愛,長滿芒刺,時常扎痛人心。

生活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經常將自己的理想埋藏起來,經常將它束之高閣。生活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要解開暗夜的紗布,就必須先要弄懂它。去讀懂它的平凡,它的殘酷,它的多情,它的幸福。

托馬斯·卡萊爾說:“不曾深夜痛哭過的人,是不足以談人生的。”伴隨著生命的成長,痛哭原因的轉變,我們會越來越瞭解生命的含義。

不經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