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編者按:香港一代豔星邵音音日前接受採訪,自述了年輕時“拍片”的心酸往事,那時候她正值青春年華,拍戲時只是按照導演的要求做,卻被打上了“一脫成名”的標籤。為了生活,邵音音強忍內心的無奈,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最終被封殺。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人的一生總會有“青春”可言,邵音音1950年出生在香港。在那個時代法律並不完善,只要你有資本,完全可以把大把的鈔票收入囊中。

與眾多同齡人一樣,邵音音也不想讓自己的青春年華給讓費,於是她也選擇在最美的年紀來實現人生中的價值。年輕時邵音音形象出眾,受生活所迫在夜總會里唱歌,她的歌聲雖沒有鄧麗君那樣甜美,但也讓很多人心中盪漾。

唱歌只能支撐家庭的日常開支,想要實現“富裕”顯然還不是那麼容易,於是邵音音就選擇換另一種方式來“賺錢”。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拍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電影實現了質的飛躍,因為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緣故,很多人開始明白,只要你敢“演”就不難有出頭之日。

邵音音的電影處女座是《雌雄變》,當時拍這部戲的時候她才22歲,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小花”之流。通過這部戲邵音音實現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也遠遠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在自述中,邵音音提到:“我拍戲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生活。”這種說法對於當時的情形來說也的確比較符合。在大環境下,邵音音如果不加倍付出,又怎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呢?於是她就在“不知情”的狀態下拍攝了《十三號凶宅》這部電影,那一年25歲。

自此以後邵音音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了“豔星”的代言人。很多電影公司看到了這塊“市場”於是就開始聯繫她並要求繼續用這種方式來演戲。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對於一個女人而言,名譽十分重要。邵音音當時盡顯無奈,但是在生活的“驅使”之下也由不得自己任性。緊接著她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每當一部電影開播,邵音音都儘可能的避開,因為在她內心深處始終認為:“不看自己演的電影。”

現如今這個時代,很多流量小花都對自己演的電影嚴格把關,深怕某個鏡頭被觀眾吐糟,甚至還不惜在公眾平臺上為自己宣傳。

而邵音音卻不同,她感覺自己在影片中的“某些鏡頭”都含有恥辱的成份,已經受到了一次傷害,幹嘛還要再經歷一次?所以邵音音從不看自己演的電影,只要獲得該有的報酬就足夠了。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拍片”讓邵音音成為了當時的巨星,甚至在國際電影節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不過就因為一次與眾不同的著裝,她被臺灣當成了間諜而封殺。

從此邵音音沒有了經濟來源,各大製片商都不敢與其合作。甚至連家人也懷疑她到底是不是“間諜”。那時邵音音心灰意冷,甚至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這一生。

不可否認,她成為了輿論的犧牲品!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眾所周知,輿論的力量非常強大,它會讓你在不知不覺間跌入谷底。就像曾經的李小璐還有范冰冰,兩大女神都沒有堵住悠悠眾口。

邵音音當初被“封殺”時並沒有網絡,她心裡有苦也難說。當然,假如有網絡,自己的“犧牲”會更大,因為“間諜”這個標籤並不是任何人所能承受的。

為此,邵音音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遠走他鄉從事“正常”的工作,只有這樣才會讓“犧牲”降到最低。

一代豔星自述:不看自己演的電影,被“封殺”後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其實人的一生充滿了精彩。並不是只有“坎坷”伴隨自己。邵音音時隔多年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大家已經忘記了“間諜”一說,只知曉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戲骨。

當然,畢竟演戲是“老本行”,邵音音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兩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就能說明一切。

回想起早年的心酸往事,邵音音自己也不免唏噓,雖然有過後悔,但也不至於成為一道坎兒。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對待命運永遠不要低頭,只有這樣才能有看到“彩虹”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