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有位玩了二十多年的老哥们,姓黄,朋友们都叫他老大,长年在北部湾畔的防城港市经商。前些日子,他住进了医院,周末时我和他老弟跑去看了一下。住了几天医院,把他馋疯了,便和他在街上露天大排档痛吃了一顿。

这顿饭就在医院转弯角吃的,几分钟的路。这是防城港市最好的医院,但却设在一个镇子里。

说来防城港这个地方的行政区划有些古怪,建国后屡经调整,在两广之间数个地级行政区间被划来划去,形成了今天这个格局。目前市级机关所在地港口区,原来是防城县的防城港镇。目前防城港下辖的防城、港口二区和东兴市,历史上曾归广东管,几番调整,最终还是划归广西。最早时设县级东兴市,后撤市并入防城县,后来防城县分出;后来防城县并入东兴县,不久后防城县又分出。地级防城港市建立后,先后设立港口区、防城区和东兴市。总的来说,原来东兴、防城两个县级单位曾经相互管辖过,甚至还合并过,最后双双成为以原防城港镇为基础建立的地级防城港下的县市(另还有上思县)。防城港市、防城区、港口区、东兴市、防城镇、防城港镇之间的历史关系,一般外地人很不容易搞清楚。

防城港是抗美援越时著名的“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防城港1983年开港,1984年国务院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广西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1993年地级防城港建市,建立县级港口区和防城区。上世纪末,我到防城港市参加企业整改调研,当时防城港年吞吐量只有几百万吨。目前已是西部第一大港、中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设计年吞吐能力超10亿吨,目前年吞吐量已过亿吨。

防城港市机关驻在港口区,这里是全市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主要机关和大企业都集中于此,算是防城港市的主城区,人口却只有十几万。而防城区人口近50万,防城镇驻地离防城港有二十多公里外,人气要比港口区主城要旺得多。以前防城县的县城防城镇,现在成为防城区机关驻址,仍然叫防城镇。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装海货的大冰柜

人们到防城港市办事、旅游,一般去的是港口区,港口区的市容、建筑看着要比防城镇高大上得多。二十年前我初到港口区时,人口还不到十万,其中起码一半属于港务局系统的。走在街上,真的懂得了什么叫冷清。大白天街上都人影稀少,晚上十点后几乎可以说是黑灯瞎火,也没什么地方好逛。防城港我是记不住去了多少次了,防城区的乡镇我也跑过好几次,但一直没到过防城镇。这番一去,发现这个老县城至今仍是一副老县城的模样,没有多少大城市城区的洋气,但人气极旺,像极了赶圩时的乡镇圩场。

机关、企业想挨着市领导设在主城区,但有一门生意,却不能这么紧跟领导,那就是开医院。人口太少,病人就少,生意就冷清。防城港市两个城区,人口为防城区多,当然顺应人口分布,把原来县在县城的县医院改造升级,成为三甲医院,名称也改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是防城港市最大最好的医院。

所以,我这顿饭,是到防城港市一个城区吃的,吃的地方却是一个防城镇。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当门料理

黄老大1990年代就来防城港做生意,开过饭店,搞过工程,后来因为女儿读书,回南宁陪了些年,期间也是全广西到处跑着做工程。女儿上中学后,恰好新一轮经济热潮兴起,他又跑回防城港做起房地产来。不说大半生,起码他前半生有一半时间是在防城港度过的。此公生来讲究口腹之欲,小时候家境甚好,毕业后先在财政系统干了几年,后来经商,都是以吃喝当工具来打道的日子。他在山区长大,成长时山里山货不少,他深谙其味;在海滨呆了小半辈子,也深通海鲜之道,每次回南宁,都拿泡沫箱装满满一箱各种海鲜回来,招呼我们过去喝酒。加上开过几年饭店,既懂吃,又会做,他做买卖是赚是赔我不知道,但起码知道他的肚子是从没挨过亏空。

这回住院,病情是好是坏我也不猜,但他肚子肯定是遭遇了小规模亏损。他的病是这样的,有段时间觉得胸闷,后来连气都上不来,父亲电话里催他去拍个片。磨蹭了很久才去,片子出来吓了一跳。肺里充满积液。只好打了个孔,把积液抽出来,顺便搭了条导流管,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引流。这条管一头接到他肺里,一头连着负压,拖着个大罐子。这样,他是走不动的,只能躺床上瞪眼。

最让他痛苦的不是病痛,而是被医院清汤寡水地打发了几天。

他得病的原因也很简单,首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前半生的日子里酒肉无度。上得山多终遇虎,铁杆终会磨成杵,酒肉穿肠过后,总会伤了根本。其次,精神压力大,这两年房地产形势不太好,资金一天比一天紧张,操心事一天比一天多,连亲友们都感觉到整天闷闷不乐,话都没几句。有些小年轻,总说国家跟自己有多大关系,以为自己是从石头里迸出来的,真糊涂。看看,国家的房地产风云变幻,黄老大心头随着形势上上落落,而且形势越不乐观,他越是压抑,把个威猛大汉压抑得像林黛玉小姐一样整天蹙眉,长吁短叹,看这关系多么密切!这种压抑,会迅速而有力地摧毁人的健康。

而直接的诱因,则是因为减肥。他一米八的个头,体重最高峰时两百斤出头,对自己要求不那么严格的话,其实也马马虎虎过得去。但他却深以为耻,非要下定决心排除肥肉不可。这几年来,每天早上在海边慢跑、散步五公里;晚上除非重要应酬,绝不动荤腥,随便搞点青菜就算,吃完后还去散步五公里。如此双管齐下,苍天不负有心人,果然效果明显,前段时间竟然慢慢降到了一百六十斤。隔三差五他就把自己肚子亮出来,拍一张肥嘟嘟的艳照,发到各种群里去张扬。一来表明自己意志坚强,二来说明自己做事得法。但入院一查,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极度下降,普通的病菌就引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心肺心肺,心和肺哪一个受伤,都会直接伤害另一个。这位老兄饕餮了半辈子,享尽无数佳肴,竟然因为营养不良患了重病,讲起来未免也太过骇人听闻。奉劝热心减肥的人,长肥了未必是谁的错,但减肥把小命减丢了,就绝对是自己的错。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我们的简单一餐

防城港我来得不少,颇知此间饮食风味。此地沿边靠海,美味海鲜自然丰富之至,鱿鱼、沙虫、对虾等均为当地优质海产;本地土产自然不少,红姑娘番薯、红皮花生、光坡鸡等陆产,在广西颇为闻名。东南亚美食尤其是越南风味,随处可见,从越南传入的卷粉,已经以“防城港卷粉”之名传扬。港口区市中心一带的兴港大道、港口边的鱼港路等地,开了很多大排档、小馆子,白切光坡鸡、葵花扣鲜鱿、水鱼炖翅、鸡屎藤粑、被称为“一夜情”的水咸鱼,都是地方美食的代表。另外,防城港是沿海沿边的商贸重镇,全国各地来此经商的商客很多,也带来了他们的家乡风味。港口区和东兴市的大小宾馆,很多都以省来命名,什么湖北大酒店、浙江大厦之类,几十间客房的小宾馆,名字都带着省市名称。饮食上,川湘风味、东北饺子这些流窜全国的大路菜不必说,打地方牌甚至细到县,浙江的义乌风味、温州饭馆,江西的吉安小炒,这些县市级的地各地风味,云集于此,堪称琳琅满目。生活在本地,有那么多菜选择,是很幸福的。对我个人来说,我倒只想吃点纯粹的本地味道,不管海里来的,还是山上来的。以前到防城港,要么就吃有关部门的公饭,要么就宰黄大老请客。吃他的饭,只要没有同时接待别的客人,就可以随便挑个小馆子最好是露天大排档,放肆地吃喝。

露天大排档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现在,除了晚上有一些打擦边球的露天烧烤摊,很少能看到摆在天地之间的排档摊子了,城市越大,小摊子越少。一个人要是一辈子都躲进装饰豪华的饭店,以应酬的名义,用那些味同嚼蜡的饲料打发肚子,想起来就让人冒冷汗。黄老大纵横酒池肉林半辈子,自然深明大义。摆弄越正经的饭菜,吃起来越要装得正经。我们都知道,很多良家妇女纵然化点妆也多是薄施脂粉,但失足妇女化妆大多是往死里整,就像那张脸不是自己的,什么油漆、涂料都敢往上面涂抹施工,连脸都不要了——非如此,她们就没有好生意做。开馆子也差不多,一般人家做的菜,大多乱七八糟连个卖相都没有,但吃的是菜;饭馆里则是拼命在加料和美容上做文章,君王重色思倾国,越高档的馆子越是要将菜打扮得如花似玉,拆穿了说,这菜吃的是高颜值、贵食材、好环境。至于味道,我老老实实说,哥不是来吃饭的,而是应酬;厨师也不是做菜的,是化妆师。

这既是我个人对高档饭馆的偏见,也是对露天大排档的偏爱。南方暖热的时间长,盛夏之时进饭店吃饭,非得定个空调好的包厢才行。一个油烟长年缭绕的封闭房间,如果不是时时认真清洁,异味就很浓,除非久入鲍鱼之肆真不觉其臭了。我敢保证,所有中低档的包厢,可能有些卫生做得很干净,但绝无一家整治过异味。客人来前,喷满劣质清新剂,已算很有良心了。所以,很多人尤其是鼻子太敏感的人,都喜欢露天大排档。南方的天气,可以一年四季将宴席摆到室外,哪怕是寒冬,加几块塑料板挡风就行。当然,这里指的是晚餐。我们这代人,记得住自己看电影的快乐,大多是露天电影;记得在外吃饭的快乐,也多是露天大排档,露天就是我们的图腾,就是我们的天堂。但众所周知,这样的天堂越来越稀罕了,被消费升级了。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杂鱼煲

桂南地区早年比较纯粹的大排档,是没有店面的,黄昏时从家里推出一套装备,包括一体化的案台——集摆放食材、配料、厨具以及炉灶等于一身的小推车,还有一整套的矮桌矮凳——开头是木头做的,后来逐渐升级为塑料制品,就可以开张营业了。大多集中在几个约定俗成的方便地方,渐渐成行。先是供应些米粉、小炒之类的饱肚快食,后来逐渐出现海鲜、鸡鸭鹅、猪羊狗为主题的专业化火锅,炒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上档次,多是围绕地方著名的主流菜品和食材做文章,其出品一点儿也不亚于本地那些一般酒楼。再后来,很多成名大排档,有了店面,店里摆几桌,或在店门前摆案台炉灶当众烹煮,或在店后设专场专事制作。客人多要求摆在外面,享受凉风。

整个防城港,包括下辖区县,哪个角落有什么好吃的,黄老大都如数家珍。我以前养猫,把猫食藏到哪个角落,它都能翻出来。在这一点上,他的本事不亚于这头老猫。他常住的地方,在港口区的海边,但并不妨碍他轻车熟路地找到防城区街边这个大排档。这个大排档,才真正是人民大众用餐的好去处。开在老火车站广场前,所以过去火车站还使用时,人气尚可。现在,客运都转到高铁站后,冷清了下来,来此吃饭的,都是左右街坊或黄老大这种因为各种离奇原因暂时寄身的异乡人。至于我这种过客,恐怕不多。这是一家基本上服务于熟人的店,我们去时因为黄老大身上有创口,就打了个车,司机一听地方,先赞了一声,然后推荐说旁边新开一家,做法规模一样,人气很旺。黄老大信不过他,谢绝了。

每当下午四五点钟,晚餐将来时,店主便在店门口前搭起几个遮阳挡雨的棚子。每个棚子摆上一张木桌,配几把塑料椅子,铺上台布,便可以迎宾接客了。店堂里其实连一座也摆不下,门口横摆着两个大冰柜,装着满满的海味。旁边还立着冰箱,一个摆满种种时蔬的架子。冰柜旁,拉开了一大块案板,厨师就在案板上挥刀斫斩食材。门角边,龙头对着大水盆倾泄,洗菜师傅忙得不可开交。案板稍往里,就是几个眼的燃气灶。如此这么一套流水线旁边,恐怕没人愿在店堂里憋气,都要坐到外门,吹着凉风清爽地吃。冷眼看看旁边几桌客人,有朋友聚会的,有家庭小宴的,紧挨我这一桌,是两位年轻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一口一口地哄着他们吃。

吃的都是家常小炒,菜都没怎么摆盘。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防城镇既连山也临海,好食材自然不少。但一般陆上的也就是从寻常禽畜身上找,水里的也只不过普通常见的海味。这种大排档做的菜,特点是鲜味浓腴,香味凝重,搭配得当,火候工夫很是不错,下酒下饭均有可观之处。

我们三个人,实在点不了几个菜。我们来的头一天,黄老大已经把身上的引流管拆了,私下溜了出来,就到这里痛吃了一顿。约不上其他人,他点了一煲杂鱼汤、一份煎猪杂,悉数干掉。

杂鱼汤是北部湾沿岸非常常见的一道传统汤煲,是将几种小海鱼放在一起合煲,融合成一种综合在一起的海鲜的鲜美味道。北部湾常见的小海鱼小石斑、腊鱼、柴狗鱼、乌鸡婆等,都可以拿来做这个汤煲。做法是将小海鱼分别下油加姜稍煎,然后合在一个沙煲,加少许肉丝、冬菇、香菜提味,大火滚开后改小火焖片刻即可。这样熬出来的汤,色如乳白,浓香异常,鲜美爽口,而且营养丰富,大病初愈之人,饮此汤可迅速调理身体,尽早恢复元气。我记不清跟黄老大喝过多少次了,吃过很多种不同鱼的搭配。这晚上点这道,是自己到冰柜前选的,有剥皮鱼、泥芒、腊鱼、牛尾鱼、金鼓鱼五种,都是以鲜闻名的海产,我几乎不认得,但牛尾鱼作为鱼,本应该是扁扁的身材,下半截却是个圆桶,真的像极了牛尾,给我留下甚深印象。按黄老大的吃法,杂鱼煲是应该加上虾、蟹的,但他老弟自幼不吃虾、蟹,只好作罢。其实对于杂鱼汤,加了虾、蟹难增多少鲜味,不加也已足够鲜,影响不大。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上汤小牡蛎

上汤小牡蛎。牡蛎是黄老大兄弟告诉我的名字,牡蛎是东西南北共同爱好的美食,而且不管哪里的人都坚信这东西补肾。现在烧烤摊上随处可见的烤生蚝,就是牡蛎的一种,是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生物的统称。所以,大蚝是牡蛎的一种,而不能说牡蛎就是大蚝,我们这晚上吃的,不是那种拿来烧烤的大蚝,而是一种很小个儿的小牡蛎。这种小牡蛎,采收很奇怪,他们是长在近岸礁石之类岩体的。每当成熟,渔民便像割韭菜一样,把它们砍破,抠出肉来,过一段时间它们又长出来,像韭菜一样,可以一茬一茬地割。这种小牡蛎的肉,还比不上一节手指头大,但其鲜美绝不让于大蚝,而且和大蚝一样,对身体确实有些好处,营养非常丰富,被称作“液体牛奶”,有美容、护肝、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人体钙的吸收,提高性功能。做法也很简单,加姜、酒和大量的香葱段,按南方常见的上汤做法煨熟即可。这汤要喝越来就太浓了,但要舀几勺来拌饭的话,会鲜得人忘乎所以。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所谓香煎猪杂

香煎猪杂,也就是猪下水。南方人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有病没病,都有人深爱这一口。虽说都传说这东西不健康,但不管医生怎么警告,自己各项生化指标有多离谱,一见这东西还是会流口水,而且大多不顾一切地骗一下自己——又不是天天吃,吃一次吧。很多人,可以不卖国,但面对猪杂,往往会卖了自己,黄老大就是这种猪杂面前不要命的货色。猪下水的吃法很多,各有妙处。但香气张扬既可配饭也可下酒的做法,我认为莫过于煎。本来做这道菜,是要小火慢慢煎的,要煎到表皮焦香而内里鲜嫩才算功夫。但我们点这个,显然就是拿油炸的,现在谁还有时间给你慢条斯理地煎?炸的其实也很香,一端上来香味就直窜鼻子,但口感就跟煎的有明显差异了,层次不分,里外不明,虽也有些嚼头,终究是不太满意。这道菜,只能是应个景。

青菜点了一个红薯叶。广西沿北部湾三座城市,由于土地多被海水盐碱化、沙化,种青菜是不好种的,以前大多靠外地调运,我吃过几次饭,海鲜满满一桌,只上了几片青菜。对两广人来说,一顿饭没有叶子菜,绝对不算吃过饭。现在物流发达,蔬菜调运方便,沿海三市吃青菜不难,品种也不少。然而,离防城镇不远的东兴市江平镇,有一种红薯叫“红姑娘”,皮色殷红,香甜无比,在广西颇为著名,算得上真正的本地土产。江平“红姑娘”出名,是因为镇内京族三岛聚居的金滩是著名旅游胜地,其实防城一带种“红姑娘”很普遍。这红薯叶就是“红姑娘”的叶子,我特地写这一段,是想要说,这红薯叶怎么嚼都没有渣。

防城港露天大排档,勾起悠悠饕餮岁月

红薯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