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朝廷一直設有一個名叫“樂府”的官署,專門負責從各地蒐集和編制各種詩歌以配樂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即名“樂府詩”,後人也簡稱“樂府”。而這一由朝廷樂府機構採集各地歌謠的制度,也被以後的歷朝歷代所承襲。

縱觀樂府詩的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漢魏西晉、東晉南北朝和唐代三個階段。

現存漢魏西晉時期的樂府詩絕大多數是東漢時期的作品。漢樂府大都“源於哀樂,感事而發”,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以雜言和五言為主,語言通俗易懂,長於描繪某一生活場景,善於描寫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代表作有《陌上桑》、《十五從軍徵》、《孔雀東南飛》等。

“樂府詩”的發展歷程

“樂府詩”的發展歷程

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樂府詩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由於南北朝處於一個分裂的時代,故南北朝均有自己的獨具風格的樂府詩。“別有幽情”的南朝樂府多表現長江流域都市女子的戀慕之情。至於那好俠尚武的北朝,樂府詩則充滿了“野性的呼聲”。雖然北朝樂府民歌數量不多,題材卻較南方民歌開闊大氣,風格質樸,豪爽朗健,一個個豪放不拘的英雄兒女都躍然紙上。

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詩壇名家輩出,眾體皆備。樂府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文人樂府創作又一次掀起高潮,其作品數量之多,作家之廣,遠遠超過了建安時代。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杜甫的《兵車行》、白居易的《賣炭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