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按:本篇文章是討論區塊鏈在新聞界應用的“科普文“。如果你對區塊鏈仍然是”小白“一個,那麼今天這篇來自Global Editors Network的編譯將會為你從頭解釋什麼是區塊鏈、它的運作邏輯以及它給新聞界帶來的啟發。

火爆的區塊鏈技術開始涉足新聞界,致力於提高業界透明度和可靠性,並將權力轉交到作者手中。新聞工作者若想利用區塊鏈技術,就必須對其有所瞭解。

本文采訪了Tripod Advisors的創始人David Schlesinger、新聞市場Civil的聯合創始人Daniel Sieberg和智能搜索平臺Bibblio的聯合創始人Mads Holmen。他們用淺顯的語言為我們解讀區塊鏈這個名詞,讓我們瞭解區塊鏈如何影響新聞界的未來、區塊鏈的盈利潛力以及為什麼如今的區塊鏈和90年代初的互聯網有諸多相似之處。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什麼是區塊鏈

Schlesinger說,區塊鏈就像是一個蜂巢,每個巢室都相互連接。如果其中一個巢室消失或損壞,就會立刻引起注意,蜂巢也因此不再完整。

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的分佈式賬簿,是各電腦或節點數據達成一致的共識機制,能保證用戶間交易的可靠性。

所有交易(即“區塊”)都相互關聯、按時間順序排序,並且向全部用戶公開。

每個區塊都有特定的數字簽名,可以防止數據篡改、便於身份驗證、保證了高度安全。

所有用戶都能看到區塊鏈上的每個變動。區塊鏈上發生的一切都需要獲得全體用戶的同意。

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計算平臺。以太坊有智能合約功能,為買賣雙方的資產轉移提供了安全、透明的環境。

以太坊使用數字貨幣“以太幣”,以太坊各賬戶通用。

什麼是代幣

代幣建立在區塊鏈之上,代表用戶擁有的可轉移的數字資產,如比特幣或以太幣。

什麼是ICO(首次代幣發行)

公司用ICO快速籌集資本。

公司通過售賣代幣獲得資金或其他數字貨幣(如比特幣)。

代幣可以反映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價值。區塊鏈市場越繁忙,代幣需求越大、價值越高、越容易賣出甚至售罄。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區塊鏈的主要特徵;圖源:德勤)

區塊鏈對新聞業有什麼用

智能合約——保護知識產權、保障支付

Schlesinger表示新聞機構應該做他們最擅長的事:選題判斷、內容整合。新聞機構不應該處理它們不擅長的事情,比如知識產權保護、作者酬勞支付和內容分發等。

區塊鏈就可以處理這些新聞機構不擅長的事情。(網絡兼職,在家就可以掙錢,加VX:17024583734)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可以追蹤現實世界的一對一關係,如廣告商與媒體、媒體與作者、作者與讀者。使用區塊鏈技術後,廣告商和媒體這樣的中介所擁有的部分權力將轉移給作者和讀者。因為區塊鏈改變了少數個體掌控信息的局面,所有區塊鏈用戶都能獲取信息。

深入解讀

假設你給Global Editors Network寫了一篇文章。在智能合約下,你可以允許所有參與GEN峰會的人免費使用文章,其他想要轉載的人必須付費。

又或者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在智能合約下,你可以明確規定:文章能免費使用,但發行量超過5萬的媒體需要付費。

若沒人接受你的出價,你可以修改合約定價。

挪威的Hubii公司就在經歷區塊鏈轉型。Hubii是新聞聚合平臺,最近剛剛進行ICO(首次代幣發行),在未來將利用區塊鏈打造內容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代幣會升值併成為媒體與作者間的支付手段。Hubii還想引入驗證過程:若用戶幫助識別假新聞,則可獲得小額獎勵。如果作者在該平臺上傳了文章,他們可以申請驗證,以此降低文章被標為“假新聞”的風險。這樣一來,事實核查成了眾包項目。此外,根據智能合約條例,每個事實核查者可以從文章收益中抽成。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圖為Hubii公司

救世主“區塊鏈”:沒有審查、沒有廣告、沒有假新聞

另一個馬上要經歷ICO的數字內容市場是Civil。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創始人:制定章程,規劃管理結構和集資機制;

記者:文章的編寫與發佈、通過特定收入來源獲利;

讀者:搜尋優質內容,初期支持者可以通過平臺推廣獲得獎勵。)

Civil的白皮書中寫道,Civil將會打造自給的全球新聞市場。這個市場沒有廣告、沒有假新聞、不受外界干擾。市場參與者包括記者、讀者、管理者和顧問團。

Civil市場: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Sieberg表示,新聞產業將是最早面向消費者應用區塊鏈的產業之一。Civil模式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區塊鏈應用中處於前列。

深入解讀

Civil白皮書表示:

Civil正在打造新聞平臺,該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和密碼經濟學為記者和用戶創造公開的市場。

在這個自我管理的市場,讀者使用Civil的數字貨幣——CVL來贊助記者。記者可以組隊成立新聞編輯室,經營自己的出版物。這為新聞的出版和傳播開創了新型合作模式。

受到利益驅使的編輯和事實核查者將對謠言起到限制作用。事實核查者賺取CVL並建立聲譽。新聞發佈者會與高效的事實核查者合作。

CVL將在ICO中發售。隨著參與人數增多,CVL會增值。這就讓Civil成為一個自給市場,能夠資助更高質量的報道。

深層剖析

區塊鏈保護記錄不被篡改,可以永久存檔數據並對公眾開放。這就表示,沒有任何的第三方,包括政府和企業,可以不經過集體同意篡改信息。因此,區塊鏈會限制新聞審查,減少知識產權爭端。

Sieberg表示,Civil讓人們關注本地新聞、調查性報道、政策報道等平時強調得不夠的領域。現在,有近三十名來自《紐約客》、《洛杉磯時報》和Politico的記者報名入駐Civil。

潛在難題

Civil的創始人MatthewIles強調,若想要Civil運轉正常,我們需要大量不同的用戶來頻繁使用Civil。Bibblio創始人Mads Holmen則認為,依賴普通民眾的參與不是萬全之策。Bibblio為互聯網用戶提供推薦服務,該公司提出了一種B2B區塊鏈代幣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媒體之間可以通過代幣交易流量、賺取收入,無需民眾和其他第三方參與。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圖為Bibblio

Holmen舉例解釋了Bibllio模式。A媒體和B媒體在各自的主頁上都有推薦內容的版塊,這個版塊與用戶興趣相關,會推薦媒體購買的內容。兩家媒體創作的內容都出現在了這個版塊。在Bibllio模式下,如果用戶通過A媒體的頁面跳轉到了B媒體,A就可以從B處獲得代幣。媒體獲得和貢獻的流量並不均等。因此,媒體必須購買更多代幣來獲取流量,或者售出代幣賺取收入。Bibblio會監控系統,保證交易透明,為代幣交易創造條件。

B2B系統的關鍵是為媒體巨頭開發多元的流量來源。Holmen解釋道,《衛報》約90%的流量來自Google和其他社交媒體。如果我們能保證《衛報》25%到30%的流量來自其他媒體,那麼《衛報》的商業前景將更有保障、更為多元。如果價值轉移只在媒體間發生,那資金便不會流出新聞領域,從而創造更多內容。

Holmen又舉了一個旅遊媒體AFAR的例子。AFAR想要獲得大量來自旅遊博客的流量。比起旅遊博客,媒體更懂得挖掘讀者價值。讀者對於媒體的價值更大,因而媒體很樂意付錢給博客,從博客獲得流量。博主可以賺取收益,用賺來的錢去更多地方旅遊,創作更多旅遊內容。

Holmen認為區塊鏈更為有效。因為區塊鏈公開透明,沒有中間人,也不會出現“捲款逃跑”的問題。得益於此,Bibblio可以監控站點間流量動態、獲取更多元的內容,繼而為用戶提供更完備、更精準的推薦服務。(網絡兼職,在家就可以掙錢,加VX:17024583734)

可能出現的困難

像Civil這樣的媒體合作市場會面臨市場培育問題,因為這樣的市場非常依賴用戶。現在瞭解區塊鏈技術的人不多,市場能說服普通民眾參與基於區塊鏈的項目嗎?

新聞訂閱的興起

有些區塊鏈反對者表示,現在許多新聞媒體都推出了訂閱服務,所以新聞界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然而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儘管美國報業巨頭的訂閱激增,新聞業整體的銷量與收入仍在下滑。

一個保守的產業

Schlesinger指出,新聞業是一個異常保守的產業。從業者不喜歡改變,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有些人害怕面對一個嶄新的新聞生態系統。他們寧可對此視而不見,也不願意想一想有哪些益處。

不良行為

Schlesinger還強調,區塊鏈應用也可能出現問題。儘管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是兩個獨立體系,但這兩者是相互聯繫的。Schlesinger認為現在數字貨幣市場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滅,或是數字貨幣醜聞纏身,用戶對區塊鏈的信任就會受損。目前,新聞界的區塊鏈應用和代幣發行、代幣環境密不可分。這引起了監管者的注意,而過度監管也會阻礙區塊鏈發展。

區塊鏈可以拯救新聞界嗎?

Holmen和Sieberg都認為,目前的區塊鏈就好像90年代早期的互聯網。

Holmen說:“你現在可以嘲笑區塊鏈,它可能在未來十年變化不大,但它將改變整個世界。目前全球有1800萬個數字貨幣錢包,而1800萬也是1994年互聯網用戶的數量。”

在2017年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上,區塊鏈處於“泡沫破裂低谷期”前,這就意味著區塊鏈馬上要到達新階段,這個階段將完成優質區塊鏈企業的佈局。

區塊鏈+新聞業,這是我們看過的最佳科普文

2017年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