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系列——韓國經濟

國家知識系列——韓國經濟

韓國28類產品出口示意圖


韓國是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國際貿易在韓國GDP佔有很大的比重,是世界第7大出口國和第7大進口國。自2002年10月與智利簽署了首個自由貿易協定後[9]:270[43]:216,韓國目前已經先後與美國(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歐盟(韓歐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韓加自由貿易協定)、中國(中韓自貿協定)等世界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國家知識系列——韓國經濟

首爾三星城

韓國經濟的騰飛被稱為“漢江奇蹟”。1953年,韓國人均GNP只有67美元,到2007年達到20045美元成為發達國家,增長高達298倍。韓國在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當初朝鮮戰爭結束時是不可想象的。韓國的基礎建設在朝鮮戰爭中已被摧毀,百萬計的韓國人當時在貧困和失業之中掙扎。1963年,朴正熙掌權後將發展經濟列為頭等大事,按照韓國國情開展韓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朴正熙在當時提出的“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成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創造出美國工人2.5倍生產率。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韓國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則是發展 重工業、軍工和化學工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韓國。韓國外匯儲備銳減到39億美元。漢江奇蹟創造的財富大幅縮水。韓國財閥外向型發展模式的弊端也突現出來。許多數人將1997年當作是漢江奇蹟的結束。

1998年2月,金大中續金泳三執掌韓國政權後,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開展了企業、金融、公共事業和勞動保障四個領域的改革。韓國經濟在1998年縮水7%之後,在1999年迅速增長9.5%。

2001年8月15日,韓國的外匯儲備已由危機時的39億美元恢復到978億美元,外匯儲備量世界第五。金大中的改革同時也使韓國經濟從低級產品出口型經濟轉變成信息高科技型經濟。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襲擊韓國。韓國一度被認為可能步冰島後塵,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但不到一年,局勢就反轉,韓國竟成為OECD30個會員國中,復甦最快的國家。

2009年,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呈現負增長的情況下,韓國經濟實現了0.2%的正增長。2010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1%,時隔3年重新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人均GDP時隔3年後重新超過2萬美元,外匯儲備達2915.7億美元,外匯儲量世界第六。

備註:本號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公眾知識、地理歷史知識、宗教知識等!如果您喜歡,請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