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換裝多功能裝甲車,是打算對付誰?

美軍從2017年初推出新型步兵運輸平臺,稱之為多功能裝甲車(AMPV),用於為運送步兵提供裝甲保護、執行偵察任務、撤離傷員、發射武器以及抵禦敵人大規模地面戰進攻。

這意味著,越戰時期誕生的美軍M113裝甲運兵車,正在結束其半個多世紀的服役生涯。

多功能裝甲運兵車,和過去的M113一樣,都是一種履帶式裝甲車,足以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馳騁。AMPV在M2/3佈雷德利步兵戰車底盤的基礎上改進,結合了近十餘年來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的經驗,提升了車體防護性能提升,增強了信息設備、電子設備和電力供應,並去掉了​佈雷德利原來的炮塔。

美軍換裝多功能裝甲車,是打算對付誰?

AMPV每一輛包括8名乘員,包括2名駕駛員和6名載員,另外配備有一件50毫米口徑乘員自衛武器,可運載一名躺在擔架上的傷員。

新型裝甲車使用新的強化裝甲,機動性更大。為了增加生存力,車體內部燃料箱將改裝到裝甲車體外部後側。除自行迫擊炮之外,空調系統都裝在底盤後部。鋁質裝甲車體都將安裝附加裝甲接口,方便安裝鋼質附加模塊裝甲。為了增加車體底部對地雷的防護,用鋼鐵裝甲加強底板,並採用BAE系統公司“浮動地板”專利技術。

美軍換裝多功能裝甲車,是打算對付誰?

同時新型戰車採用最先進的下一代網絡技術,譬如兵力跟蹤系統、任務指揮應用和衛星通信鏈接。這樣主要目的,是使得新型裝甲車能夠有效地與其他作戰單位形成信息網絡,分享戰場情報和指令,從而將坦克部隊、車載步兵部隊、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戰場炮兵和空軍以及分散的小分隊,都整合成一體化的作戰系統,實現1+1>2的作戰力效能。而其中與裝甲車信息交換較為密切的,可能包括伴隨裝甲車突擊的坦克部隊、自行火炮部隊、直升機、無人機和下車走站的步兵單位等。

這種一體化的作戰系統,用於過去幾年對付的伊拉克和敘利亞的ISIS,顯然有些牛刀殺雞了。美國媒體認為,雖然美國陸軍仍把重點放在鎮壓全球各地可能發生的叛亂以及應對擁有常規武器和精確制導導彈的恐怖組織發動的混合戰爭上,但它正在確認、改進和融合各種技術,在大國戰爭中攻擊敵人和保護自己的士兵。

美軍換裝多功能裝甲車,是打算對付誰?

換言之,美國進行裝甲車輛的大換血,實際上已經把假想敵的檔次提升到了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強國階層,打算隨時準備應對裝備有高端科技武器的敵人。

這就涉及到美軍未來戰略的一個方面,稱為“廣域安全”。根據這種理論,由於全球爭霸的需要,美國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在未來戰爭中,可能需要在跨越範圍很大的地域行動。這樣的事情實際上近些年就在上演,美軍無論在伊拉克還是阿富汗,都有成千上萬軍人遠程調動的先例。不同之處在於,如果未來與強大的國家發生衝突,那麼這些大範圍的機動更容易遭到來自陸地或空中的打擊。

這時候,美軍需要一個體系,使得地理上處於分散作戰位置的部隊,能夠得到來自遠程傳感器、裝甲保護、精確打擊武器和互聯網技術的保護和加強。這樣,既能夠增強美軍的進攻方式,也能夠使敵軍在攻打美國部隊時,付出更大的代價,遭遇更多的困難。

對美軍來說,與俄羅斯爆發戰爭當然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但美國陸軍顯然已經開始為此事進行準備。因此,在和BAE公司簽訂合同僅僅不到兩年後,AMPV就已經生產出來。美軍計劃中製造約3000輛AMPV,用於替代目前服役的M113戰車。每輛造價在100萬到170萬美元。

美軍換裝多功能裝甲車,是打算對付誰?

計劃生產的幾種型號,其中包括:通用裝甲輸送車,用於步兵運輸;自行迫擊炮,用於近距離的火力支援,比自行加榴炮和火箭炮更加靠近前線;裝甲救護車,用於快速搶救傷員並後送;裝甲野戰醫院,可在儘可能靠近前線的地方救治緊急傷員;裝甲指揮車,更多的電子設別,防護性能更好,指揮員能更加抵近指揮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