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自白:越是嚮往婚姻,越是選擇單身

2018年度熱詞盤點了,“佛系青年”身居高位,高票當選。

按照佛系青年的習慣,我應該這樣表述:慢慢悠悠,日子又晃到了2018年年末,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佛系,時間與我無關,工作得過且過,父母也還不錯,自己還算自由。

我們也不知道這一年裡我忙了些什麼?我對明年的期許,算了,談什麼期許,人生在世,說得再多不如窩在我的“狗窩”,宅在家裡過週末,放棄所謂的夜生活,僅有的幾次無非是吃吃喝喝,我覺得,生活還算平順安樂。

佛系青年的自白:越是嚮往婚姻,越是選擇單身

很多人認為我斷情絕愛了,這種日子和看破塵緣、皈依佛門的高僧差不多,可是我總覺得我還沒有那麼絕情、沒有那麼看破世俗,我總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嚮往的。

身邊很多人跟我一樣,也到了適婚年齡,也可能談過幾次戀愛,突然覺得自己懂得了愛情,不過是兩個蠢東西在追來追去,我們絕口不談婚姻,是的,我們恐懼婚姻,具體恐懼婚姻什麼呢?不好說。

說句實話,我們絕非無慾無求,我們打心底裡嚮往婚姻,誰不想有個人談談心調調情?誰不想牽著另一半的手走到最後?誰不想早上有人陪你看晨曦,傍晚有人伴著看彩霞,踏著歲月的影子,影影綽綽,勾勒出我們倆親密的背影。

佛系青年的自白:越是嚮往婚姻,越是選擇單身

人們往往不敢輕易靠近朝思暮盼的東西,因為它很朦朧,這也是我們內心的希冀。越是靠近越是驚慌,對於婚姻我們再也失望不起了。

我們屢次看見執手相伴的夫妻最終以罵戰宣佈婚姻告終,曾經約定好的倆人最終一個人另覓新歡另一個原地打轉,體面的婚姻終於敗給了難纏的不體面。

但是,作為千百年流傳下來代表文明進步的一種制度-婚姻,儘管不完美,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它能給我們庇護,能使我們安心,能讓家風傳承。我們對它仍有很多美好的期盼,但是我們仍然選擇單身。

佛系青年的自白:越是嚮往婚姻,越是選擇單身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早就對於這點追求有了註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我們十分同意前一句話,但是後一句卻不敢苟同,我們相信任何關係的建立都是需要付出的,也許時間也許自由也許愛也許金錢,基於對婚姻神聖的嚮往,我們可以捨棄一些些自由。

那麼,如此嚮往婚姻的我們為什麼寧願單身,不捨自由呢?有一個詞給了我們答案:寧缺毋濫。我們相信秉持這個信念的絕非寥寥,既然自由如此寶貴,我們捨棄自由換來的婚姻就越發珍稀,在沒有碰到那個人之前,很少有人值得我們浪費時間。

作為佛系青年,悲觀的人可能更加相信“人間不值得”,我們雖然看淡很多,但還是願意感受喜怒哀樂,我們仍然佛系樂觀,不要總是看清我們,我們懂事理知人性,只是不願意再廣施仁德,拋灑陽光,不求回報了。

佛系青年的自白:越是嚮往婚姻,越是選擇單身

這就是我們,佛系青年,越是嚮往婚姻,越是寧願單身。你可以不贊成我們的婚姻觀,但希望彼此能夠和諧共存,不打擾是我們的溫柔。

Hello,我是奧拉,儘量走心,寫好每一個鮮活的你,“佛系青年”有著佛系樂觀,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