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大數據的壟斷是未來十年的趨勢

由世華集團和商界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球企業家生態論壇”於2018年9月9-11日在西安召開。暢銷書《失控》作者凱文·凱利發表了演講:


凱文·凱利:大數據的壟斷是未來十年的趨勢


在網絡、互聯網、智能手機出現之後,下一步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之後又會發生什麼,大家有沒有相應的想法?我先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

我想強調的是未來十年之內可能不會有變動,但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後可能會有鉅變。也就意味著你可能明年還做這行,但掙不到錢了,五年之後你的行業會有所變動,會對你產生影響。

1980年時我就說過物聯網或者是互聯網的出現和興盛,十年之後等到大家真正開始認識到互聯網的興盛,1980年時我就傳播關於“網”的觀念,後來真的發生了。

我現在進一步進行預測,從現在的角度再去預測未來10年到20年的事,目前可能有點抽象。

從計算機的角度來說,它有幾十億的小半導體,通過二進制的方式去運算計算機。計算機大概有幾十億非常危險的芯片把它連接起來,全球的每一個芯片、每一個點都連接起來,它是一個大平臺。

每一個單個手機、電腦或者是其它的平臺,都能夠連接起來。這個層面,整體就構成了非常大的機器。現在這個機器是相互連接的,大概有70億人,全球範圍內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整體機器都通過這個大的網絡連接。

在這個層面,未來10年我們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我的預測是將來有100萬人實時的協同工作。這就意味著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任意一個地方,100人實時的做一項工作,一起去創造。

這個機器就是我們現在做的機器,這個工具比較有效,百度、微信、谷歌、臉書,它們就做這樣的機器,能夠讓100萬的接點實時地進行協作創新。

映射到真實世界中是什麼樣?我們要把它數字化,讓它變成數字化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百度也是用互聯網,臉書也是用互聯網,百度、谷歌,把我們所有知道的信息都變成數字化。

我們現在也要做同樣的事。對於世界的其它部分,不僅僅是這一部分進行數字化。我們要把這個會議是裡所有可以表達的信息都數字化,把世界上更大的部分用3D變成數字化,而且這種3D版本可以真正的體現出整個3D空間中的實時空間信息。

我覺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虛擬現實的概念,虛擬現實是你戴上虛擬現實的眼鏡,你就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中。你把虛擬眼鏡放上去之後,你就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你感覺到你真的在那個地方。

另一個版本的虛擬現實是,你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的東西,把真的東西和虛擬現實的東西放在一起。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的圖像還能看到真實的圖像,我們把它稱為混合現實或者是MR。

混合現實是真的東西和虛擬現實的東西放在一起,虛擬現實做起來更加困難,但虛擬現實的力量更大,它更有影響力。

最重要的效果是你把眼鏡戴上之後就完全在另一個世界裡,你能感受到這個世界。你感覺到這個世界非常真實,這種感受會騙自己的大腦。我們感覺到自己是真的在那,這就是虛擬世界的威力,幫助你經歷另一個平行世界。

網格不是信息的網絡,而是經驗的網絡,這是我對網格的定義。大家不要再想是信息的網絡,我們要用新的概念,我們用的是體驗和經歷的網絡。我們真正要做成的網絡是每個人的感受、經歷的網絡。

網格這個詞彙有很多意思,我的解釋是大家對於網格有很多種理解。最核心的部分是視線,我們要真正做一種讓大家感覺到很真實的概念,所有的大樓都是1:1的比例,完全真實,也就意味著你在虛擬現實當中可以行走。

這是共享的世界,你和我可以在同一個房間裡,我站在這,你站在那,我們兩可以看到這個房間裡發生了什麼,這樣的話大家都可以經歷同一件事。在技術方面很難實現,但我覺得你的感受和你的判斷是取決於你看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可以讓另一個人和你經歷同樣的環境和內容,技術上將來可以實現。

在這個層面上,它是用手機還是用其它的交互界面,都沒有關係,關鍵是它是這樣的理念。可以用任何的設備,可以用手機、平板等去看,也可以用特殊製作的眼鏡,不管用哪種設置和終端都沒關係,你可以完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每一個物品都有數字化的鏡像,不管是基礎設施、大樓,還是身邊的物品,它都有數字化的鏡像,代表真實的物品,而且它實時的去改變和更新。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相互聯繫的,這意味著將來的世界中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去接觸這種連接的世界,將會有持續化的語音。你到一個城市中,可以穿越這個城市,只要你連接了之後,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連續的持續性。你可以通過一個樓到另一個樓,你能感受到完全連接的連接性、系統性。

而去中心化意味著這個樓的主人會做他自己的版本,另一棟樓的主人又會做別的版本,當我們在兩個樓中穿梭時你會感覺到兩個樓是聯結在一起的。但樓主的觀念不一樣,設計不一樣,你去觀看這個樓就可以從另一點去觀察,而不需要從城市的中心點去觀察。

大家都聽過大數據,大數據的觀念被很多人提過。這個數據大樓可以使用數據,人們到這個大樓裡,可以使用大樓的數字版本,這意味著將來我們會以這樣的方式去組織大數據。

所有的大數據都會蒐集起來,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組織,通過地理的實際方式去分佈,就像現實的物理世界中,真實的地理位置分佈一樣。

我們把真實的大數據、數字化的數據和大樓本來的位置和本來的空間、佈置狀況完全的鏡像起來,包含世界各個角落,這是全球化的平臺。

真實的人也會數字化。怎麼把人變成數字化,這是一個難點。

我一開始用卡通方式來代表人,即使是用卡通方式來代表人也非常有限,如果你能有3D眼鏡,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真的坐在你面前。你可以感覺到就像真的一樣,他們在和你談話。

現在這個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是人,須要有別人加入進來,交互、溝通、談話。只有人工智能的發展,才能讓這一夢想變成現實。人工智能所做的工作就是讓即使能夠懂他,可以從中創造很多新價值。

人工智能意味著可以讓機器懂得,機器人能夠看懂他,能夠讀懂他,將來會有幾千種新的產品,因為這一趨勢而誕生。真實世界在算法的控制下,我們將會有新產品。

網格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出現,誰會獲益最多?我先說網,再說瀏覽器。

在這個新世界中,瀏覽器只是簡單的窗口,而網絡是最基礎、最主要的架構。我們知道,AI就是整個世界網絡背後的電力,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技術。就沒有這樣的世界,它是背後的電力,這是人工智能會給我們帶來的魔力和力量,會給我們創造3D的世界。

大數據將會勝出,這是大數據的世界,它是由大數據所創造的,由大數據所支持的。我們要知道有多少人參與,這樣才能瞭解其架構是什麼樣,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數據的蒐集和大數據的方面。

我認為大數據會締造大公司,十年、二十年之後,在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就是有最多數據,最大數據的公司。將來誰在數據方面能勝出,誰有最大的數據公司,誰就是最大的勝者。

同時,開放的態度非常重要,將來會有更多的共享方式出現,你獲取了數據,別人也可以從中獲益。

將來我們擁有數據、擁有協議,這樣不好,我認為將來的方式是要共享、開放,把平臺開放。讓大家都加入進來,比如說谷歌就做的很好,還有其它的公司,他們嘗試著讓整個世界越來越開放,能夠讓大家儘可能透明化,讓每個人都加入進來,而不是自我封閉。

隨之而來的是壟斷,這意味著大角色大企業會自然而然的變得更大,越做越大,越大越強。越多的人加入到網絡當中,網絡就越值錢、越有價值。

目前很難看清楚會發生什麼,我的預測是將來會有3D版本,完全鏡像的平行世界,機器能看到的世界。人工智能能看到的世界就是虛擬世界,可以適用於娛樂、工業設計、購物,但這僅是剛開始。

我也提到過很多新問題出現,比如數據剽竊、欺騙,你造假變得更容易。雖然有1000多種潛在問題,但也會有百萬的新機會。有1000個困難,有100萬個機會,當中可以更多的盈利。

在十年前,如果你已經想到了網絡會發展這麼火,你提前去預測到這一趨勢,亞馬遜和谷歌就是迎上了這個趨勢。我當時預測到了會發生什麼,他們也趕上了這個趨勢。希望大家能瞭解和預測將來的3D鏡像世界,更好的去組織3D數據,這是將來數字化的過程,包括購物、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是這樣。

謝謝大家聽我的演講,希望我講的很明白,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