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業績、擬分紅、解方案,TCL集團為了資產出售打出拉票“組合拳”

記者|張藝

為推進TCL集團(000100.SZ)資產出售方案的順利通過,元旦剛過,TCL集團便打出了拉票“組合拳”。

TCL集團1月1日晚間披露2018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億-36億元,同比增長28%-35%。

TCL集團這一公告屬自願性信息披露,這一動作發生在1月7日即將召開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前夕,屆時股東大會將審議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方案等議案。

在披露良好增長業績的同時,TCL集團還披露了分紅預案,第一大股東李東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提議,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13.55億元。

不僅如此,針對此次重組方案,TCL集團還計劃於1月3日召開重大資產重組說明會,解讀重組方案及要素。

這一系列利好信息密集披露,TCL集團意在“拉攏”搖擺的股東們。

TCL集團2018年12月公告,上市公司計劃向李東生等新成立的公司TCL控股出售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標的資產),交易對價47.6億元。不過交易對價頗受爭議,有投資者質疑,涉嫌賤賣上市公司資產。

在此次業績預告中,TCL集團特披露了重組後公司備考報表。若重組通過並實施完成,涉及標的資產2018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2.5億元-3.5億元;重組後公司備考報表2018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31.5億元-33.5億元,較2017年年報的歸母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18%-26%。

由此可見,TCL集團保留的華星光電業務利潤豐厚,通訊、家電等資產業績佔比偏小,剝離對公司的淨利潤影響並不大。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TCL集團的業績公告也透露著另一個訊息——其智能終端業務的盈利能力正在上升。

根據此前披露的重組草案顯示,2017年剝離的標的資產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7.58億元,2018年上半年扭虧為盈,盈利1.15億元。

以最新公告披露的全年業績計算,這部分待售資產下半年實現盈利1.35億元-2.35億元。增長形勢優於上半年。

此前就有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TCL集團把還在增長的家電等業務剝離出去,這讓投資者確實難以理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團亦未披露在業績中非經常性損益佔比幾何。2016年、2017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在15億元上下。

不可否認的是,華星光電確實成為TCL集團的“現金奶牛”,2017年及2018年多虧了華星光電,公司業績才實現良好的正向增長。

蹊蹺的是,在面板全行業景氣度下滑之時,華星光電2018年業績表現與行業趨勢相左,與同行業績走向也有一定差異。

TCL集團重組後備考報表業績全年增長18%-26%,這在面板行業也是一個不俗的表現。相較之下,國內最大面板企業京東方A(000725.SZ)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下降近5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同比降幅更是超過80%。深天馬A(000500.SZ)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11.14%。維信諾(002387.SZ)、藍思科技(300433.SZ)同期為虧損。

毛利率方面,2017年前華星光電毛利率低於京東方顯示器件業務毛利率3-7個百分點。不過,自2017年起,華星光電毛利率反而超過京東方顯示器件業務毛利率。

晒业绩、拟分红、解方案,TCL集团为了资产出售打出拉票“组合拳”

分紅預案對股東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此次每10股派1元(含稅)的分紅方案延續了TCL集團的大手筆,以公司最新股價來計算,股息率超過4%。

眼下,股東大會的召開成為事件進展的關鍵。重組說明會也即將召開,在有爭議的公司估值、品牌價值、交易方式等話題上,TCL集團還需要好好地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