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區別

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區別

宗教反映了人們對神和終極關懷的探求,具有倫理價值。宇宙萬物是有起源和規律的,自古以來,人們把導致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因緣)叫做上帝,神,天,道或造物主。在古代,中國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至上神存在,商朝和商朝以前的人稱之為上帝,周朝人稱之為天,老子和莊子稱之為道。雖名稱有異,實則指同一位造物主。人們大都承認,人都是有罪的,與永恆的造物主分開了。人們希望擺脫自己的罪和因罪所要承受的報應,迴歸造物主,獲得永恆的生命,意義和價值。

在儒家經典《五經》中有造物主和至上神——天,上帝,神的觀念,在《道德經》中還有道的觀念。這些觀念被認為與聖經中的神的觀念相同,所以人們把聖經翻譯成中文時,用上帝,神,道來翻譯基督教的神。這是因為:

1 神不僅是猶太人的神,也是中國人的神,是普世萬民的神;

2 中國人的祖先也是亞當或挪亞的子孫,他們從挪亞那裡傳承了對神的觀念和對神的敬拜;

3 保羅說,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將他們分散在全地,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的心裡,因為神已經向他們顯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一脈相承,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文化,值得華夏兒女為之驕傲。在古代,中國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至上神存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慢慢趨向偶像崇拜,無神論。正如聖經所說,世人都犯了罪,遠離了神。歷史進入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傳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中斷,這實令人遺憾。到了現在,人們對道(上帝)的觀念越來越淡漠,以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華夏兒女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同時,也應該學習和繼承世界優秀文化,以提升國人的道德和精神風貌。

基督教以舊約和新約為聖經,猶太教僅以舊約為聖經。基督教和猶太教同為舊約宗教所派生,共同相信一神論,創世論,舊約的先知,基督教和猶太教的不同之處在於,基督教相信耶穌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猶太教不信仰耶穌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猶太教認為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應該是一個能把猶太人從外族人統治之下解救出來的猶太先知,祭司,君王。

廣義上說,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狹義上說,基督教專指新教。

基督教誕生以後,不斷向外傳播,雖然遇到猶太當局和羅馬當局的多次迫害,仍然能夠發展壯大,從耶路撒冷起,傳遍猶太全地,乃至整個羅馬帝國,並於3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由於帝國分裂,帝國境內的文化民族差異和教權上追求平等,於11世紀正式形成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於16世紀以後,從德國的修士馬丁·路德開始,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新教包括信義會(始於德國),歸正會(始於瑞士),聖公會(始於英國)等許多教派。新教各教派組織上互相獨立,信仰上大同小異。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教義上的差別是微小的,這種差別應該從他們發展的歷史中來理解。他們共同的信仰就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

使徒信經

1.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2.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3. 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4.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5.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6. 他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7.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8. 我信聖靈;

9.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10. 我信罪得赦免,

11. 我信身體復活;

12. 我信永生。阿們!

尼西亞信經

1.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萬物的主。

2.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 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 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

3. 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 亞成肉身,而為人;

4.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於十字架上,受難,埋葬;

5. 照聖經第三天覆活;

6. 並昇天,坐在父的右邊;

7. 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8. 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榮,他曾借眾先知說話。

9. 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

10. 我認使罪得赦的獨一洗禮;

11. 我望死人復活;

12. 並來世生命。

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形成

天主教又稱為羅馬公教(即羅馬普世教會),她特別強調:全世界的教會應建立一個以羅馬城的教會為中心,以羅馬教宗(即教皇)為教會最高領導者的統一的大組織。其理論依據為:羅馬城的教會是耶穌的大使徒彼得創立和領導的,彼得是羅馬教會的首任主教,羅馬教會以後每任主教是大使徒彼得的繼承人,而其他地區的教會是其他使徒建立的,其他地區教會的主教是其他使徒的繼承人,他們都應該服從坐在大使徒彼得位子上治理全世界教會的羅馬主教(教宗)。主耶穌曾在彼得認耶穌是基督是上帝之子後對彼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8~19) 羅馬教會認為這段經文意味著主耶穌要把普世教會建立在彼得這塊磐石上,並把管理普世教會的大權交給了彼得。但羅馬教會只是統一了西羅馬帝國的教會,一直未能統一東羅馬帝國的教會。未能統一的原因與其說是因為教義上和禮儀上的分歧,倒不如說是因為政治,文化,語言,民族,教權上的原因——羅馬帝國已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帝國(後來又稱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不會贊成其境內的教會(即東正教,意為東部正統教會)屈從西羅馬境內的教會(天主教),東羅馬的教會出於教會平等的意識,也不願屈從教皇(即教宗)的權威。他們認為彼得雖曾被稱為大使徒,但從新約聖經所記載的教會歷史來看,彼得從始至終都未取得對整個教會的統治權,所以羅馬主教也不應該獲得對整個普世教會的統治權。他們還認為,主耶穌所說的“這磐石”指的是彼得認耶穌為基督為上帝之子的信仰,而不是指彼得本人;主所賜的權柄不僅僅給彼得,也給認耶穌為基督為上帝之子的所有使徒們。西羅馬文化為拉丁文化,講拉丁語;東羅馬文化為希臘文化,講希臘語。

東羅馬帝國境內的教會形成了4個教區,即君士坦丁堡教區,亞歷山大里亞教區,安提阿教區和耶路撒冷教區。君士坦丁堡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區亦成為4教區之首。後來東羅馬帝國被穆斯林入侵,君士坦丁堡教區主導地位式微,4教區成為自主的東正教會。東正教向其他國家(主要是東歐國家)傳播和發展,併成為俄國國教,俄國東正教會逐漸形成以首都莫斯科的教會為首的局面。莫斯科東正教會在普世東正教會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新教的產生:

16世紀初,羅馬教庭欲在梵蒂岡建聖彼得大教堂,為了籌集資金,教庭向西歐各國的教會出售贖罪券,並宣稱買贖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夠被上帝赦免。此行動和教義在德國受到修士馬丁·路德的置疑,他認為信徒只要相信耶穌,就可蒙神赦罪,因為耶穌已在十字架上擔當信徒們的罪,人們只要向他禱告,認罪,相信他,就可罪得赦免,因信稱義,而不是靠購買贖罪券稱義。教皇得知此事後,下令叫馬丁·路德認罪,並收回己見,遭到馬丁·路德拒絕。教皇開除路德的教籍,路德於是脫離教廷,與他的支持者們(其中有一些德國的諸侯)一起在德國建立了一個獨立於教廷的新的教會,也是新教的第一個教會(即教派或宗派),稱為路德宗(或信義會,因為強調因信稱義)。這一行動史稱“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強調以下三點:

1)信徒因信稱義,不因買贖罪券稱義; 2)聖經為教會的最高權威,教皇或教會大公會議(即普世主教會議)都不是教會的最高權威; 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禱告,與神溝通,通過禱告,讀聖經領受神的啟示和帶領,通過向神認罪,獲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職人員為神和人之間的中介。

後來,加爾文受馬丁·路德的影響,在瑞士從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會脫離教廷統治,建立了歸正會(即加爾文宗)。加爾文創立了長老制的教會組織體制,由一個教會的全體信徒選舉該教會的長老,再由長老選舉或聘請牧師共同管理教會,牧師主要負責宗教事務。再經過地區教會和一國教會的分層選舉,組成地區的教會和一國的教會。加爾文的長老製為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英國國王為了加強王權,也宣佈英國教會脫離教廷而獨立,建立聖公會(即安立甘宗)。實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國的聖公會。後來,從以上教會中又出現新的宗教改革,產生了許多新的教派。

新教與天主教的差別:

組織上天主教強調統一,以教皇為最高領導人,以梵蒂岡為中心。有些新教的信徒認為天主教既然以教皇為最高領導人,那麼天主教會的頭或元首就是教皇而不是基督。這是一個誤解,因為任何教會都會有個負責人,照他們的邏輯,可以說任何一個教會的頭或元首是該教會的負責人,而不是基督。這顯然是荒謬的推理。一個國家的天主教會一般是由教皇任命的紅衣主教管理。新教是分散的,多元,多組織,教派之間互相獨立。 教義上天主教和東正教敬重瑪利亞,禱告有時求瑪利亞轉告耶穌。新教無此觀念和傳統。 禮拜儀式上天主教,東正教較為複雜。 天主教神職人員須實行獨身制,新教神職人員可以結婚。

全世界不會只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種思想,一種文化。同樣,基督教在世界上在歷史上也不會只有一個組織。任何宗教,任何組織,任何理論都會出現多種流派。 任何人,任何教會,只要相信並傳揚悔改,信耶穌得救的福音,就是走對了道路,得到了真理,接受了生命,除了耶穌以外,並沒有別的道路,真理,生命。 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新教的教會都是主耶穌身體上的肢體,他們本身都不是道路、真理、生命。地上的教會歷來都不是完美和聖潔無瑕的,乃是在與罪惡爭戰過程中靠主救恩走向聖潔完美。在主耶穌在世的時代,教會的12使徒中,就有一個叛徒猶大。使徒時代的教會,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錯誤,在新約使徒的書信中,有詳細的描述和記載。難道能因此說主耶穌時代的教會和使徒時代的教會都是不正統的?當今的每一個教會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也會出錯,不能因此說,教會不正統。關鍵是教會要彼此交通,互相幫助,改正錯誤,連於教會的元首基督,一同長進。 使徒保羅告誡我們:“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 從發展 趨勢上看,基督教會之間應彼此尊重,擴大交往,求同存異,邁向合一,共同為主耶穌作美好的見證,引領萬人歸主。

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3~前483年)釋迦族人,是古代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他29歲出家修行7年,遍訪當時的智者名人,最後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被佛教徒尊為“釋迦牟尼”(釋迦族的聖人)。他傳教40多年,80歲去世。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輪迴”等等。“四諦”的第一諦即苦諦——人所經歷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第二諦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諦——一切苦難的原因在於人有慾望,就會有行動,就是造業(造孽),就要輪迴(轉世)。第三諦即滅諦——必須消滅一切慾望,才能消滅苦因,斷絕苦果,達到不生不滅的涅盤境界。第四諦為道諦——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滅一切慾望。“八正道”即正見解,正思維,正語言,正行為(正業),正生活(正命),正精進(毫不懈怠),正念,正定。 “六道輪迴”——這六道是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六道之間的關係是因果循環,人做了好事,死後進入天道;做了壞事,死後進入地獄道。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慾望,罪孽和煩惱,以達至善,擺脫輪迴,進入不(轉)生不死的涅盤境界。基督教則認為,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後,靈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獄,本來就是不(轉)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擺脫自己的慾望和罪惡的,既無法消除過去的罪,也無法保證現在和將來不會犯罪。正因為如此,造物主上帝(道)派遣他的獨生愛子降生成為人,就是耶穌。基督教相信上帝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聖子耶穌為擔負和消除世人的罪被釘於十字架,受苦受難,捨身流血,死後3天覆活,身體變為不朽不壞的靈性身體,顯現於門徒後,昇天。人信靠他,自己的罪才會被消除,才能獲得拯救和永生,與神和好,死後靈魂昇天,與主同在。末日基督再來時,要使死人身體復活,活人身體改變,成為靈性之體。

道家的《道德經》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可以說這與基督教的三位一體的一神論及創世論不謀而合。神這一觀念往往被人們人格化。基督教認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並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無限的。所以,《聖經·約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國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認為天使和人的靈魂都不是神,因為神是造物者,而他們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種哲學而不是一種宗教,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與基督教沒有絲毫矛盾,可以互補。

道教把許多古代聖人當作神崇敬,並且嚮往人能夠長生不老。這種在人當中尋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價值的,但只有耶穌才是神藉著童女懷孕降生成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過受難,流血,復活,拯救人類,也證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與神和好,成為神的兒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經》第78章指出:“是以聖人云 :受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據說當年有位天使經常跑到穆罕默德面前,向穆罕默德說話,他把這些話記在心裡,傳給他的門徒們,門徒一一記錄下來,形成了《古蘭經》。

《新約》和《古蘭經》對《舊約》的教義都有所繼承,它們都相信一神論和神創造萬物。不同的是,基督教的一神論是三位一體的一神論,相信神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三位同尊,同榮,同質,原為一體,分為三位(聖子在萬世以前為聖父所生,聖靈在萬世以前由聖父和聖子發出),又為一個整體。聖子在兩千年前在童女馬利亞腹中被懷孕,誕生成為人,就是耶穌。他在以色列地區傳播上帝之道,贏得眾多民眾跟隨,卻被猶太當局誤解為他想聚眾造反,自立為王。當局就逮捕了他,交羅馬兵釘十字架。耶穌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完成了上帝對人的救贖。他死後三天覆活,向門徒顯現,證明了他是神,是聖父的獨生子(聖子),應驗了《舊約》對於基督的預言。《新約》繼承了《舊約》獻祭贖罪的思想和傳統,指出耶穌基督就是神所賜的替人贖罪的羔羊。人是神所造的,也只有神降生成為人(就是耶穌)才能夠救贖人. 基督教相信人只有靠耶穌才能獲得拯救,與上帝和好併成為上帝的兒女。 耶穌受難,復活是他的門徒親眼所見,親手所摸的事實,容不得千百年後的任何人無憑無據地否定 。基督教是神親自啟示的宗教。只有基督教才是《舊約》宗教和《舊約》真理的真正繼承者。伊斯蘭教的一神論相信神只有一位,耶穌只是一個人,一個先知。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又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論你是一神論者還是多神論者或是無神論者,你因為罪的緣故與獨一永生的上帝分開了,人認識到有一位上帝還不夠,還必須相信耶穌,才能與上帝和好,有上帝的生命和聖靈。耶穌是上帝派遣的唯一的救世主。猶太人本來是相信上帝的,但他們由於原罪本罪的緣故,與神分離,他們必須相信耶穌才能得救,才能與神和好。使徒保羅指出,以色列人和世人在基督降生以前是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加4:3~4),“世俗小學”一詞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中被翻譯為“宇宙間所謂的星宿之靈”,即天使,基督降世就是要把我們從這種狀態下救贖出來,使我們歸向父上帝。猶太人曾對耶穌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我們只有一位父,就是神。”(約8:33,41) 這表明他們知道他們是神的選民,他們也知道神是獨一的真神,是他們的父,他們對神的這種認識是正確的。但耶穌對他們說:“倘若神是你們的父,你們必愛我,因為我本是出於神,也是從神而來。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的父私慾。”(約8:42,44) 耶穌指出了他們的罪,告訴他們,只有認識耶穌,愛耶穌,才能真正認識神,只有信靠耶穌,才能罪得赦免,與神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