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功勞最大是誰?大家可能忽略了這個人?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意圖統一中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一戰,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而逃,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典故,比如草船借箭、舌戰群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等。然而這場驚天動地的出色大戰,誰立下了頭功呢?

赤壁之戰中功勞最大是誰?大家可能忽略了這個人?


有人肯定會說,當然是孔明瞭,因為如果沒有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的火攻戰術就不能實施。還有人說,黃蓋功勞很大,要不是他用苦肉計騙取了曹操的信任,就沒有火燒曹操戰船的機會。當然還有人會把功勞算到周瑜身上,畢竟他是總指揮,居中運籌帷幄才能打敗曹操。

赤壁之戰中功勞最大是誰?大家可能忽略了這個人?


然而從真實的史料來看,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人,他在赤壁之戰前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魯肅。

當時,曹操軍隊剛達到赤壁,劉表已經病死,他兒子直接投降,劉備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在這個時候,劉備的軍隊不可能與曹操抗衡,所以才派諸葛亮到東吳求救。諸葛亮見的人,就是魯肅,此時,孫權還比較年輕,東吳這邊分為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魯肅站了出來,力求與曹操決戰,還和諸葛亮一起講明戰和的利害,幫助孫權下定了交戰的信心。

赤壁之戰中功勞最大是誰?大家可能忽略了這個人?


魯肅是怎麼說的呢,他對孫權說:“主公,如果我們投降了曹操,還可以得到一官半職,繼續為曹操所用;但是主公您投降了曹操,曹操會怎樣對待您呢?”孫權一聽,立馬消除了疑慮,說:“張昭他們太讓我失望了。”於是用劍斬下桌子的一角,說:“誰再說投降,如同此案!!”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明確了,孫權答應與劉備聯合抗曹,最終赤壁之戰的結果以孫劉聯軍勝利告終,曹操再也無力南下統一天下,三國鼎立局勢就此奠定。由此可以說,魯肅為孫劉聯合出謀出力,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稱得上頭功。

可惜《三國演義》中,魯肅被塑造成一個老實迂腐的形象,“埋沒”了真實的水平,這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成為後人眼中的平庸之人,真可謂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