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生科,為世界養殖廢水處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我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2016年我國養殖水產品產量5156萬噸,增長4.4%。捕撈水產品產量為1744萬噸,下降1.0%。相比之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勢頭良好。然而,在水產養殖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留下了十分嚴重的汙染隱患。在養殖過程中,為了增加水產品的產量,人們向水體中投放了大量的飼料。這不僅導致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大量殘留的營養物質與水產藥物處理不當還會危及周邊環境,甚至危害人體健康。

清川生科,為世界養殖廢水處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未經處理的養殖汙水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但是目前傳統的廢水處理佔地面積大,成本高;所以大多數養殖戶不願處理,於是出現很多偷排漏排現象,那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高效處理廢水,又能在處理過程中獲得收益呢?

清川生科經過大量的實踐與研究開創性地提出:通過構建一個生態操控系統,養殖過程中的廢水先排向生態溝渠,在其中投放我們自主研發的微生物菌劑,處理後再排向生態溼地,在溼地中種植蓮藕、茭白等農作物,同時投放濾食性魚類及貝類,進一步消耗水中的有機質,大約三十五天,廢水就可達標排放或者重新泵入養殖池塘實現零排放,此外,生態溼地中收穫的農副產品每畝還可以額外獲得3000元的收益。

公司在研究過程中,開發了菌株篩選、生態操控、營養物質再利用等核心技術,使氮磷的降解率從以前的40%提高到80%以上。處理成本下降60%。相關核心技術已申報專利8項。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在11家單位應用,處理效果良好。並獲得央視一套、央視七套等20多家媒體的專題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