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狗十三》談討好與強迫雙重人格

由《狗十三》談討好與強迫雙重人格

《狗十三》全國熱播,只看了一點劇情介,並未打開別人的影評,週四,我也買票去看了這場電影。這是我從成都回蕪湖的十四年中,看的第三部電影。

十點零五分電影,銀泰城大地影院5號廳只有我一人。25元的電影票,我享受包場待遇。影片開始前,我關了手機,沒有任何雜音干擾,我一個人靜靜地看電影。

隨著影片的放映,我也沉浸在劇情中。劇情反映的是當代離婚再婚的婚姻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李玩正是這樣一個孩子,自幼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離婚後,更是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再婚了,和再婚的繼母生了一個弟弟,取名李昭。李昭兩歲的時候,父親在溜冰場第一次將弟弟的出生告之李玩。姐弟之間,不是第一時間相見,而是時隔兩年。本是親姐弟,哪來的隔閡?是父親太在意李玩的感受,刻意隱瞞。

李玩的父親是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討好班主任強逼喜愛數學與物理的李玩參加英語特長班。和女兒發生了不快,從老師辦公室出來的父親,欲拿錢撫平女兒內心的不快,可女兒不接受父親的收買。

錢買不來女兒的歡心,父親給女兒買來一隻狗送到爺爺奶奶家。面對父親的再次討好,李玩仍舊置之不理。可是那隻小奶狗像是認定了小主人似的,在來到李玩家的第一個晚上,不管不顧小主人的冷淡,用爪子去撓李玩的房門。

房門打開了,小狗進來了,小狗在紙箱裡睡不著,李玩用手撫摸小狗,還是安慰不了小狗,直到和李玩睡一張床上,小狗才踏實睡著。李玩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她和愛因斯坦吃相同的食物,還將自己不愛喝的牛奶都給了愛因斯坦。李玩和愛因斯坦玩得很熟悉和親密了,算是接受了父親討好自己的禮物。

爺爺買菜的同時也幫著遛狗。在買李玩愛吃的大宅蟹時,愛因斯坦跟著別的狗從菜場走丟了。走丟的小狗的命運,正是劇本主人翁李玩的命運。李玩由一個率真的女孩,逐漸丟失了真心,變得和她父親一樣,以自己的人生取悅他人討好他人。

李玩呼天搶地尋找愛因斯坦,徹夜不歸。整個家被丟失的小狗弄得雞犬不寧,繼母想出一法,買一隻一模一樣的狗,一家人就連李玩的表姐都對李玩說愛因斯坦找到了。李玩當然認識自己的愛因斯坦,不接受這種欺騙與替代,繼續發瘋般地尋找愛因斯坦。爺爺為阻止李玩,不慎在與李玩的衝突中摔傷腿,多年不出門的奶奶也在夜色中尋找李玩迷了路。整個家被捲進暴風雨中,直到父親開車找到奶奶,揪出李玩一頓狠揍,為爺爺出了氣,丟失小狗一事最終以武力解決。

本來愛因斯坦是父親用來討好李玩的,可李玩卻因愛因斯坦慘遭父親暴力。討好與暴力,是並存於同一個人身上的雙重人格。討好,是為了有所圖;所圖達不到時,便生失望與惱羞成怒。討好通常並不能令人歡心,有句話說費力不討好。看來討好是一件費力氣的事,但不從心,所以不能贏得人心。

李玩最終接受了替代的愛因斯坦,可是二代愛因斯坦,也未能陪伴李玩的成長。弟弟來到爺爺奶奶家後,淘氣的弟弟與愛因斯坦發生衝突,愛因斯坦的命運就被繼母喝令送進狗肉館。用來陪伴李玩的愛因斯坦,最終成為人類的盤中餐。愛狗的李玩,最終吃了狗肉,接收了慶祝李玩的宴席上叔叔對她的討好。

愛狗如命的李玩,強迫自己吃下了狗肉。不喝牛奶的她,也嚥下去了牛奶。邂逅中,李愛一眼認出了最初的愛因斯坦,表姐上前求證,李玩不但沒有相認,卻很擔心愛因斯坦認出自己,向牽著愛因斯坦的阿姨道聲:對不起!李玩終於和父親一樣,成為討好與強迫雙重人格的人。

討好與強迫是仰視與俯視,在討好與強迫兩者之間沒有尊重。父親不尊重女兒的興趣愛好,不尊重愛因斯坦是唯一生靈的事實,不尊重李玩與李昭是姐弟,人為的隔閡了兩個親生的孩子。興趣愛好是天賦特長,每一個生命都獨特而唯一,父母的離婚和再婚是父母的情感狀態,孩子之間的感情本純真,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當中的原來與本真,接受真與本,守候好自己的心。也接收討好,接受別人的善意,不拒絕別人,也就不強迫自己接收他人。看見強迫,莞爾一笑,你那麼認真,看見了你的真,不與你較真。不較真,對方才能放鬆神經;不較真,才不強迫與被強迫。

從愛因斯坦走丟的那一刻,李玩就丟失了自己。她再也找不到愛因斯坦,找到了也不敢相認。在成長中,李玩走丟了自己,也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討好與強迫是未曾成長的心,成長的心靈是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