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營口對外開放步入新境界

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營口對外開放步入新境界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就在201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作為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新高地——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又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坐落在營口片區內的營口綜合保稅區12月27日正式通過海關總署等國家8部委聯合驗收,創造了當年申報、獲批,次年建設、驗收的“營口速度”,營口的對外開放又上升了一個新高度,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營口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成為營口對外開放的制高點,達到了營口150年來對外開放的最高境界,在營口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

開放帶來進步。1861年,營口成為東北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1985年,營口成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2017年,營口成為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這些歷史機遇帶來了營口面向大海求發展的生動實踐。

今天的營口,全面振興的步伐堅實,勢頭強勁。尤其是擁有了綜合保稅區,這一更加開放的平臺之後,營口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綜保區的建成標誌著營口一是形成境內關外的開放高地和進出口的政策窪地;二是外向型項目的集聚平臺;三是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海鐵聯運達通道重要樞紐的新引擎。

綜合保稅區的運營,勢必帶動自貿區與營口港的聯動發展,加快中歐班列回程貨源集散基地建設,促進多式聯運監管中心以及糧食、原糖等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平臺和現貨交易市場的建設步伐;必將進一步增強營口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必將促進營口市、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的開放,標誌著營口開放發展開啟新篇章。

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營口對外開放步入新境界

營口綜保區的建成獨具“快”“特”“優”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在全國綜保區獲批和驗收史冊上,營口綜合保稅區創造了奇蹟,演繹了營口的“自貿速度”。2017年初,營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綜合保稅區的申請;2017年12月21日獲得國務院正式批覆;2018年12月19日通過預驗收;2018年12月27日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的正式驗收。實現了當年申報、當年獲批,並在1年建設期內完成驗收。這在全國綜合保稅區審批和驗收的史冊上,首開先河。

第二,營口綜保區是在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背景下建設的,是“關檢融合”後第一個批准設立的沿海綜合保稅區。改革使營口獲得紅利,將原來海關、商檢兩套系統、兩套設施合二為一,節省了3500平方米的建設用房和2300萬元的建設資金,減輕了財政負擔。自貿區還在探索將鐵路站場引進綜保區,為運營便利化奠定了基礎。

第三,營口綜保區基礎設施和監管設施被聯合驗收組評價為國內最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營口充分學習借鑑外地成型經驗的基礎上,來建設營口綜合保稅區。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監管設施以及信息系統等,都是當前國內最先進的標準。

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營口綜合保稅區即將投入運營,標誌著營口對外開放的再出發,開啟了新徵程。

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營口對外開放步入新境界

營口將以此為契機,先行先試,統籌發揮綜合保稅區和自貿區的引領作用,拓展政策輻射空間,努力把營口綜合保稅區建設成為制度創新的先導區、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一是努力打造開放大平臺。充分發揮中國與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蒙古經貿往來,中轉樞紐功能,利用營口綜合保稅區和營口港的平臺優勢,探索“港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多式聯運”的業務框架,在人員培養、產業入區、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全力保障營口綜合保稅區運營發展,促進更緊密,更自由,更便利的互聯互通,經貿投資和人文交往。

二是引領建設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藉助營口既在“帶”上、又在“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優勢,強化綜合保稅區的引領作用,推進“遼滿歐”“遼蒙歐”“遼新歐”“遼海歐”及北極航道建設,助力打通四條對外交流通道,使營口與世界各地的距離更近、耗時更短、成本更低。

三是支持產業大發展。發揮綜合保稅區的功能政策優勢,加快發展物流分撥、科技研發等五大產業;加快發展保稅貿易、金融結算等新型服務貿易;圍繞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領域,引進新項目,培育新業態;強力推進漢吉斯冷鏈產業園、“中俄糧食走廊”、等重點項目建設,形成“高端入駐、周邊配套、輻射帶動、集聚發展”的良好格局。

四是優化營商大環境。營口綜合保稅區要開拓國際市場,必須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服務機制。我們要瞄準國內成熟的海關特殊監管區,推進市場化運作模式,組建營口保稅集團。特別是學習借鑑上海自貿區的創新措施,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做示範,做表率。

營口自貿區將立足營口,服務全省,輻射東北,建設東北開放程度最高、入駐企業科技含量最高、體制機制效率最高、市場化環境最優的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為推動營口振興發展的新引擎,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