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八講,箭不離弦,尋機而動

畫家畫龍,往往添幾朵雲彩,因為沒有云就無法刻劃出活龍活現的氣勢,畫中的龍總有一部分隱藏在雲霧之中。人也跟龍一樣,平時要躲在自己的雲層裡,隱蔽行跡,偶爾從雲間隱隱約約地露一露他的鱗鰓和爪子,也就夠了。在有些情況下,即使你心裡清楚是怎麼回事,也要不動聲色,裝作糊塗,需待機而行。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八講,箭不離弦,尋機而動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水天需卦,坎上乾下且以乾卦為主,坎卦為輔。需卦表達的是需要等待的道理。“需”,坎上為水預示著禍水危險,乾下為天,代表要下雨了,危險將要降臨。雨停之後陽光就會到來,但要在雨中行動便會被淋得全身溼透,我們需要耐心的等待良機的到來。

春秋戰國時代,鄭莊公接替王位後,其生母姜氏時時都在算計著如何廢莊公而立其愛子共叔段為王。作為莊公弟弟的共叔段也不顧兄弟之情,與姜氏一起緊鑼密鼓地準備襲鄭篡位。姜氏先施以生母之威逼莊公將京城封於叔段,然後由叔段招兵買馬,準備裡應外合奪取國家政權。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八講,箭不離弦,尋機而動


對此,莊公心裡一清二楚,但他考慮到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一個是自己的弟弟,而且叛逆尚未充分暴露,過早動手反而惹外人議論,說自己不義不孝。所以,他需要沉著冷靜地等待時機。當鄭國大臣稟報叔段在京城招兵買馬,加緊訓練部隊,他不僅不管,反而說叔段為鄭國操練兵馬勞苦功高;地方官吏稟告叔段率兵佔領臨近京城的兩個小城的不義之舉,他不僅不加干涉,反而為他辯護;大將公子呂直言相勸“國不堪二君,民不愛二主”,“叔段勢力越來越大,恐異日容不得主公”,莊公聽後,幡然變色,一氣之下,把公子呂攆出門外。就這樣真的把姜氏和叔段母子倆矇住了,他們更加放心地密謀策劃,胡作非為,其險惡用心更進一步為國人所共知。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八講,箭不離弦,尋機而動


此後,莊公和大將公子呂私下商定:莊公假裝去周王室為差,引誘共叔段和姜氏首先發兵叛亂,然後再後發制人。果然莊公離鄭城沒多久,姜氏便派人給共叔段送密信,而莊公並沒有到周國去,卻在要道埋下伏兵,截得了此信,並讓親信裝作姜氏所差送給共叔段。共叔段所寫行動日期及聯絡暗號等等有關事情的回信又被莊公所獲。最後莊公終於將計就計,與公子呂密切配合,趁共叔段離開封地京城,先佔領了京城,造成共叔段後院起火,然後兩面夾攻,猶如離山之虎的共叔段,使其全軍覆沒,拔劍自殺,而姜氏則束手就擒。

要是逼得太緊只會遭到反抗,若放任反而可以削減其氣勢,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緊逼。這樣可以讓其氣勢磨滅自行消亡,再到關鍵時刻給予致命一擊!我們需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良機的到來,這樣我們一定能見到那雨後的彩虹。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八講,箭不離弦,尋機而動


故君子應藏器於身,伺機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