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這樣做,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最近自己做過一個性格色彩測試。幾乎每道題目上,我在至少兩個選項中猶豫不決,所以最後得出兩種不同顏色的性格分析。分析中解釋為,或許現在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一種與本身性格有些差異或截然相反的性格。

當我們讀過更多的書,走更多的路,接觸優秀的人,經歷艱難的事情之後,如果不斷反思、汲取,就會改變自己,然後逐漸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這樣做,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在十六年的求學生涯中,我的最糊塗,最青春的光陰可以用“渾渾噩噩”來形容。這裡說的“渾渾噩噩”並不是指學習上沒有進步、成就和收穫,只是懂得的太遲。

那些被小刀劃破手指仍在橡皮或石頭上鑿刻的孩子或許有非凡的雕刻天賦;用落葉拼成抽象的圖畫,用沙土堆積城堡,這個孩子或許有著驚人的富有創造力的頭腦;有的人天生能辨別筷子撞擊碗、碟子、杯子等不同器皿的音高,或許這是令很多人羨慕的“絕對音感”……然而,我們被迫走向被父輩們約定俗成的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放棄自己的喜好,埋沒了自己的擅長,然後忘記了自己的理想。

大學時的畫面依稀就在眼前:講臺上,老師在滔滔不絕,只有頭頂上風扇的刷刷聲。教室裡迴盪著麥克風下的爆破音,偶爾擴音器刺耳的一聲尖銳,劃破寂靜和悶熱,睡覺的同學猛然驚醒,他們怨念的抬頭看看,然後換個姿勢繼續睡去。

大學生活是慵懶的,有時候會偶爾被窗外風樹葉婆娑時的沙沙吸引,然後開始煞有介事的思考人生。

畢業後,我們如水入大海,投入就業大軍,或想去國家單位捧一份一勞永逸的鐵飯碗,或期冀一份安逸而薪水頗豐的職位,或屢屢跳槽煩躁不安。生活被世俗的慾望吞噬,所謂理想或許只在晚上睡前關燈的一瞬間閃現。

這樣做,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人類渺小有如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改變自己很容易,那麼改變了自己,是否可以影響世界呢?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所以只要你活著,哪怕進步一點點,都將影響周圍人,進而影響世界。

夢想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

這樣做,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