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功利當道,而愛情進了墳墓

24日,杭州3位為女兒相親的家長在相親角談擇偶標準。一位大媽要求男方必須有房,另一位大媽說:“除非真的很優秀,不然女方的後半生怎麼過? ”一位大叔直接說:“你老婆都養不起,人品再好有什麼用? ”(頭條新聞)

中國式相親功利當道,而愛情進了墳墓

實際上,“寧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婚姻價值觀,早就不算稀奇了。所以,看到這些父母,你就知道,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年紀輕輕,卻不會談戀愛。他們哪懂什麼叫愛?只有父母以“為你好”為名義的洗腦:愛情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婚姻就是過日子,當然得找個條件好的;男人又老又醜也沒關係,只要有錢就行,省得自己去奮鬥;女強人絕不能要,不聽話不賢惠不服從長輩,活該被剩下。這樣的場景,讓人覺得科幻,那些捏在手裡、打印在紙上的“兒女”,就像一個個虛擬機器人,被父母操控著進行配對組合,如果條件合適,就放進一種叫做“婚姻”的空間裡,一對男女就乖乖鑽進一個被窩過起日子,而父母在一旁密切監視,指揮他們造出下一代。

中國式相親功利當道,而愛情進了墳墓

如今相親節目的火爆,也折射出了世俗矚目的方向,相親者既然將自己“五花大綁”上了秤,也就顧及不了混亂情況下的“任人宰割”。而相親則把所有外在指標打分排名,好像帶著大家回到中學時代的年級排行榜前,第一名和第一百名似乎相距甚遠,直到多年以後在同學會上握手言歡。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縱然“門當戶對”,八字和生肖也很完美,雙方走入婚姻殿堂,如果沒有愛情基礎,也難保未來的生活不起波折。

去年,印小天被“騙”婚,不就是父母欽點嗎?從身高、學歷、職業到家境(雖然是編的),都符合了他父母給的標準,乖兒子就這樣娶了一個完美兒媳,最終跌進坑裡。只顧條件,往往就忽略了個人,條件可以弄虛作假,人品如何還用等到結婚生子玩消失,才恍然大悟嗎?那些用條件交易婚姻的人,進入圍城前,就已經面目猙獰,婚後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呲起獠牙——心裡沒有愛,就不會有尊重,就不會手下留情。

相親也許可以得到愛情,但擁有愛情的人絕不會去相親。幸好,活躍在相親角里的絕大多數人是步入暮年的家長,他們飽經世事,不懼怕外界的評說。這些父母,自以為吃的鹽多,總是以過來人的口吻,滿臉操心地說,“你將來就懂了。”然後,理直氣壯地站在子女身前,吆五喝六,指手劃腳,子女就像牽在手裡的狗,一舉一動都得聽主人口令。從大學專業到工作種類、結婚對象、買哪套房、生幾個娃、娃怎麼養,全都緊緊抓牢。

君不見,現在農村有大量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漢,因為男多女少的無奈現實,更因為他們不是窮就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而各地動輒10萬、20萬的天價彩禮,也早就讓許多“有為青年”望媳婦興嘆了。如果這些事情離你太遙遠。那些收視長紅的“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那些花錢才能看照片的相親網站,你不會也沒看過吧?在那些窈窕淑女和帥哥俊男相互比價時,你難道還假裝不知道擇偶市場有多“自由競爭”?在這個市場裡,沒有情投意合,也沒有男歡女愛,房子才是浪漫,戶口才是春藥,門當戶對才是真愛無敵。

但是,我們能把鍋全都甩給大爺大媽們嗎?要知道,這種畸形的計算方式,可不是他們首創的。2013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圖書4.77本,而以色列人均閱讀圖書64本。52.8%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閱讀書籍雖然能提高人的素養,但不能創造物質財富啊。說白了,這是社會功利化惹的禍。

如此看來,所謂中國式相親不過是瀰漫在整個社會的“成功學”的縮影。當我們把評判個人價值的標準簡化為是否有一官半職,有沒有房子票子車子時,那些沒有“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自會感受到無法抵擋的自卑和悲涼。歸根到底,相親還是一場盛大的個人營銷和階層買賣,房子、戶口這些硬性條件都是擺在桌面上的交易籌碼。

一般來說,社會越發達、個人越解放,就越能遵從自己的感情來選擇婚姻;社會越落後,個人的束縛越多,婚姻也就受到越多的限制。所以,婚姻雖然不可能不受到金錢、社會地位等的影響,但畢竟現在已經不再是赤貧年代了,何必拿自己的一生幸福做代價,去換一個所謂的階層?更何況在婚姻關係中,要求門當戶對不是原罪,沒有愛情基礎的門當戶對才是問題。步步精心計算,患得患失,往往誤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