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與節日習俗

九九重陽登高望

遍地黃菊滿目秋

遠方親人相遙望

祝願安康幸福長

來年相聚九月九

哈爾濱極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全體同仁

祝您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的由來與節日習俗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人們都知道有重陽節,卻不知道重陽節的由來也是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淵源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桓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他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桓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桓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桓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桓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直至今日重陽節的活動形式已演變為多種樣式,人們通過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簪菊花等活動慶祝重陽節。

登高

古代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

重陽節的由來與節日習俗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如今的重陽節人們可以登高山、登高塔、舉目遠望、欣賞風景。

賞菊、飲菊花酒

重陽節的由來與節日習俗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插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的由來與節日習俗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寓意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哈爾濱極簡文化傳媒

偉大的事業,需要決心,能力,組織和責任感。極簡文化2014年成立,運用自身優勢資源,帶動創意宣傳等多元化發展,搭建多層次影視載體,深化“創意”概念,締造眾多央企全方位影視體系,實現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