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詩歌為“暗號”在街頭展開即興問答,路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當聽到“天王蓋地虎”時,想必你會條件反射般地說出“寶塔鎮河妖”;同樣當聽到“床前明月光”時,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喊出“疑是地上霜”。這些流淌在血液裡的經典詩詞名句,也賦予了我們一種傳承的使命。今晚,我們將以古代詩歌為“對暗號”在街頭展開即興問答,路人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街頭詩詞對誦 見證中國詩詞傳承的力量

說起中國古詩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更是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現如今,老祖宗們留下的這筆文化瑰寶,亦成為中國學生的必修課。那麼,大家對於詩詞的掌握究竟如何呢?一起來看看我們今晚的觀察。

“鵝鵝鵝”,當演員在街頭不停地向路人有節奏地說出這三個字時,居然沒有一個人想到的是“燒鵝、烤鵝或蒸鵝掌”,路人們脫口而出的都是“曲項向天歌”。這也為我們的觀察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靜夜思》、《木蘭辭》、《登黃鶴樓》等著名詩篇,路人們幾乎各個“出口成章”。更令人欣喜的是,當我們問到一幫學生《陋室銘》時,他們好似劉禹錫附體一般,背起文章一發不可收拾。或許,這就是詩詞教育的力量吧!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觀察升級,我們試著只提供下句,讓被觀察者說出上句。路人們還能否有尚佳的表現呢?我們能否有幸找到那些傳說中的對古詩詞“倒背如流”的高人呢?曾幾何時,語文課本上的“背誦全文”讓人膽顫心驚;曾幾何時,語文默寫讓人不寒而慄…而今晚,被觀察者們又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以古代詩歌為“暗號”在街頭展開即興問答,路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中外詩友話淵明 詩詞文化世界聽

當一位外國友人對中華的古詩詞文化饒有興趣,你是否願意和他共同探討,深入研究呢?抱著這個疑問,我們請到了一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留學生。別看他是一名黑人小夥,說起中文來那叫一個溜。據悉,小夥子來頭不小,是“孔子學院”的畢業生,對中華古詩詞堪稱痴迷。

在江西省九江市的陶淵明紀念館內,我們的“非洲版寧採臣”到處找路人聊著“陶淵明”。從“詩詞流派”聊到“五柳先生”,從《桃花源記》談到《晉書·陶潛傳》,從陶淵明生平侃到生活細節。在浩繁的詩詞典故面前,有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有“採菊東籬下”的田園情懷。

通過這次的觀察,我們不僅看到了國人對於詩詞文化的熱愛與堅守,更在與外國友人的對話中,體悟到了古文化的深刻內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文化傳承,而古詩詞的發揚光大正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最好證明。

以古代詩歌為“暗號”在街頭展開即興問答,路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更多爆笑內容,盡在每週二晚21:10,廣東衛視《幽默觀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