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搶細分市場!寧德時代搶先“佔山為王”只為抵禦“寒冬”?

開搶細分市場!寧德時代搶先“佔山為王”只為抵禦“寒冬”?

到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還剩多少家?隨著動力電池產業深度洗牌已經開啟,出局者將越來越多,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動力電池企業人士,在多個場合討論交流中,給出的預測結果都不太樂觀。同時,業內人士建議,除了部分巨頭外,中小企業應注重差異化優勢,明確市場定位,找準細分市場發力。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開始搶佔中小企業的目標市場。

第二梯隊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已瞄準細分領域

2018年12月26日,廣州鵬輝能源發佈公告稱,為與公司動力電池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擬斥資8300萬元,獲得三家新能源綜合服務、出行以及租賃企業股權或控股權。換句話說,鵬輝能源已開始為自家動力電池產品另尋出路。

鵬輝能源算中小企業嗎?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鵬輝能源在2018年1-1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0.54GWh,位居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第9位。從國內近百家動力電池企業來看,排名第9,怎麼著也算第二梯隊的企業了,算中小企業太苛刻。但數據又顯示,鵬輝能源2018年1-11月份裝機量市場佔比僅為1.24%,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高達41%,第二位的比亞迪,也佔了21.99%,而第三位到第十位的總市場份額僅為21.47%,還抵不上比亞迪一家的裝機量。

2018年8月,鵬輝能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與C公司供應給東風特汽的動力電池產品都是裝配在物流車上,但是,公司供應的方形鋁殼電池正極用的是多元複合鋰材料,不是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產品性價比也很好,安全係數也比較高。裝機量位居前十,不能算中小企業,但是感受“寒意”的鵬輝能源已開始注重差異化優勢,向細分市場發力了。

斥資8300萬元,鵬輝能源發力的正是物流車及出行租賃領域。

鵬輝能源公告稱,2018年12月26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收購廣州綠圓鑫能汽車租賃有限公司100%股權暨對外投資的議案》,擬投資收購鑫能汽車100%股權。鵬輝能源表示,此次收購意在延伸公司新能源產業鏈,同時也為了貼近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和用戶,分析新能源物流車使用的技術數據和用戶使用習慣,指導公司後續產品研發、製造和銷售,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另一家被鵬輝能源看中的是廣州市驥鑫汽車有限公司。據電池中國網瞭解,驥鑫汽車主營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運營、售後服務等綜合業務,擁有1030輛租賃及分時租賃業務車型,近兩百輛車有網約車運營牌照。鵬輝能源表示,為在市場競爭中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公司擬對驥鑫汽車增資,公司投資驥鑫汽車後,將立足新能源電池業務,並直接打通新能源產業鏈,依託多樣的終端消費場景獲取充足的數據,以最終提升公司新能源電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同時,為增強鵬輝能源產品品牌張力,促使與動力電池業務產生協同效應,鵬輝能源還擬投資入股廣東幸福叮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鵬輝能源動力電池產能約為5.5GWh。另外,公司常州1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和5GWh鋰離子動力電池PACK項目已於2018年開工建設。全部建成後,預計公司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16GWh。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鵬輝能源乘用車客戶5家、客車客戶2家、專用車客戶6家,能否消化其產能尚未可知。

隨著財政補貼的退坡、第一第二梯隊企業產能擴張速度的加快,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洗牌加劇。鵬輝能源斥巨資打通下游,選擇細分領域,意在與自家動力電池業務打好組合拳,實現電池與車輛的“綁定”,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寧德時代們的近憂

其實,即使是2018年風光無限的寧德時代,也表現出一絲近憂。在財政補貼即將退坡的大環境下,日韓電池企業正積極籌備,捲土重來。據電池中國網統計,2018年韓國LG化學、三星SDI和SKI在華投資已經超過350億元。

有機構統計,目前松下、LG化學、三星SDI三家企業在除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的佔有率高達76%。目前包括寶馬、戴姆勒、大眾、雷諾、沃爾沃、通用、豐田、現代等在內的幾乎全球所有主流汽車製造商都是這些日韓電池企業的客戶,且已合作多年。隨著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大門的打開,日韓電池企業與這些國際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合作將更有優勢。“如果外國企業下半年就回來,我們還可以蒙著眼睛睡大覺嗎?”也難怪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向好發展,但是從整個行業來看,形勢並不樂觀。

實際上,哪怕是巨頭寧德時代,對日韓電池企業的威脅也不可能視而不見,而是積極與車企綁定,成立合資公司,“佔山為王”,藉此穩定下游客戶。在這一點上,寧德時代的嗅覺似乎比國內其他電池企業更為敏銳。

2017年,寧德時代宣佈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時代上汽與上汽時代兩家公司。時代上汽負責電芯生產,寧德時代持股51%、上汽持股49%;上汽時代負責PACK生產,寧德時代持股49%、上汽持股51%。自此便開啟了寧德時代的“合資時代”,一年多的時間,寧德時代又先後與東風汽車、廣汽集團、吉利汽車等新能源整車企業成立了7家合資公司,進行深度綁定,在多個合資公司中,寧德時代都持有較大比例的股權,以應對其他電池企業的競爭。

除了成立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在2018年加快與大眾、戴姆勒、華晨寶馬等車企的合作,迅速切入跨國企業的電池供應鏈。

寧德時代的“騷操作”很快被其他動力電池企業覺察。2018年7月,比亞迪宣佈與長安汽車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聚焦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等業務板塊,產能按照10GWh規劃。今年1-1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位的國軒高科則通過股權交易進入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前十大股東之列,為其動力電池銷售打通渠道。當然,更多的動力電池企業仍把主要精力放在與整車企業在車型開發上下功夫。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逐步退出,國內外動力電池巨頭紛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未來全球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伴隨著日韓電池企業的進入,國內的洗牌結束後恐將再迎一輪全球性的洗牌,出局者將越來越多。強如寧德時代,也早已開始為應對國內後發勢力崛起及日韓電池企業進入帶來的威脅和風險尋找出路,對於更多的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如何生存下去?2018年如果沒有想好出路,2019年可能需要慎重思考了,但無疑,剩下思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