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2種神祕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北京石花洞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karst)地貌,是以喀斯特地名命名的一種岩溶地貌景觀。

喀斯特(karst)原是斯洛文尼亞境內伊斯特里亞半島(Istria Peninsula)上的一個地名,那裡石灰岩廣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奇峰異洞地貌景觀。1893年南斯拉夫學者斯維奇(J. Civjic)對該區地質地貌景觀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並以這個地方名稱"karst"作為本區石灰岩溶蝕作用與景觀現象的總稱。之後,"karst"便成為對石灰岩地區溶蝕作用及其形成地貌的世界性通用術語。

鑑於該術語不夠大眾化,在1966年中國地質學會全國喀斯特學術研討會上,建議將“karst"用“岩溶”一詞代替。這是因為喀斯特形成的奇峰異洞景觀,主要是因岩石被水溶解作用所形成,“岩溶”一詞既反映了這地質作用的本質,在中文意義上也容易理解,之後,“岩溶”術語被我國學者較為普遍的使用。但仍有學者繼續使用“喀斯特”,因為“岩溶”在譯為外文時,仍然譯成“karst"。

1981年在“北方岩溶學術討論會”上,有些代表提議恢復使用“喀斯特”術語,會議議定“岩溶”和“喀斯特”二者可同時使用,兩個名詞在內涵和外延上完全一致。


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觀是由可溶性岩石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蝕、改造後形成的特殊的岩溶地表景觀和地下洞穴(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石膏、硬石膏和岩鹽。)

地表景觀又分為正地形和負地形地貌景觀。正地形地貌景觀主要有:石芽、石柱、石林、孤峰、峰叢、殘丘、天生橋、鈣華池、鈣華流、鈣華臺等;負地形地貌景觀主要有:落水洞、天坑、漏斗、豎井、盲谷、幹谷、窪地、波立谷、岩溶峽谷等。

地下溶洞又分幹洞、水洞、文化洞及洞穴中的各種沉積物;岩溶水體構成地下河、湖泊、瀑布等水體景觀。

01

溶痕景觀

solution marks


地表水沿可溶岩表面進行溶蝕,形成微小的溝道和各種凹坑地形,稱為溶痕。溶痕一般寬、深僅數釐米至十幾釐米,長几釐米至數米。溶痕分佈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年降水量大於700mm的地區大量出現。溶痕細分,種類有稜角狀、斑塊狀、峰窩狀、魚鱗狀、百葉窗狀等。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溶 痕 景 觀——雲 南 石 林


02

石芽景觀

stony sprout landscape


溶溝之間相對凸起的芽狀巖體,稱石芽景觀。其高度在5m以下,一般不超過3m。可以在裸露的大氣環境下形成,也可在土壤覆蓋情況下發育,故石芽可分地表形成的石芽和土下形成的石芽兩類。前者表面尖利,呈尖稜狀;後者表面圓渾,呈圓錐狀。石芽形態多樣,有不同的命名,如車軌式石芽、棋盤式石芽、錐狀式石芽等。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石 芽 景 觀——四 川 興 文 石 海


03

石柱景觀

karst column landscape

沿碳酸鹽巖垂直裂隙進行溶蝕、侵蝕,殘留的上下截面大致一致的柱狀體稱為喀斯特(岩溶)石柱景觀。其高度一般大於5m至數十米,相對高度大於柱體直徑。除少量單體出現外,更多的是呈群體出現。往往分佈在峰叢邊緣、岩溶峽谷兩岸。 以雲南石林、河南新鄉關山、河北淶源白石山、湖北清江柴埠溪和雲龍河峽谷等處的石柱為典型。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柱狀喀斯特(岩溶)石柱景觀——河南關山


04

石林景觀

stone forest landscape; shilin land-scape

碳酸鹽巖地貌景觀的一種類型。 各類碳酸鹽巖巖石,在溼熱氣候條件下,以溶蝕作用為主,其他動力地質作用為輔,形成高度大於5m的各種形態柱體,或連體叢生,或離立成群,遠望如林的一種特殊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觀。其溶蝕作用包括土下溶蝕和地表雨水淋蝕;柱體形態包括劍狀、尖錐狀、蕈狀、塔狀、圓柱狀、堡狀及不規則狀等。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石 林 景 觀——雲 南 石 林


05

溶帽山(崮)景觀

solution cap landscape

亦稱為“崮”。溶蝕作用形成的帽狀山峰。在碳酸鹽巖分佈區,因岩層的巖性差異、經濟蝕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頂部平坦,四璧陡峻、山麓平緩的帽狀孤峰。在山東此種地貌景觀稱為“崮”,類似於南方的岩溶孤峰。熊耳山的抱犢崮被譽為魯中南72崮之首,在三峽黃陵背斜也有一個由震且紀灰巖形成的溶帽山。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溶帽山(崮)景觀——山東


06

孤峰景觀

karst isolated peaklandscape

一種兀立在岩溶平原或河谷盆地上的孤立石峰景觀。峰體四壁峭立,坡度多大於60° ,底面積一般在0.01 ~0. 05km2,平面形狀為圓形,高度幾十米到一百多米,呈塔形、錐形、 田螺形等,孤立於岩溶(喀斯特)平原上,是岩溶(喀斯特)地貌發育到晚期的一種產物。在廣西桂江、柳江兩岸,賓陽和黎塘一帶廣為分佈。其他岩溶地區也有分佈。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孤峰景觀——廣東陽春


07

峰林景觀

fenglin landscape,

tower karst land-scape

peak forest landscape

由相互離立的塔狀、錐狀碳酸鹽岩石峰組合而成的地貌景觀。按其所處位置可分為平原型峰林和谷地型峰林景觀兩類。據朱德浩等所編中國喀斯特地貌圖統計,全國峰林地貌景觀為125000平方公里,其中廣西為12000平方公里,而桂林地區為1123平方公里,以興平-福利為代表。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谷地型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觀——廣西樂業


08

峰林平原景觀

peak forest plain landscape

喀斯特(岩溶)平原與峰林組合成的地貌景觀。在微有起伏或基本平坦的平原上,散佈著平地拔起、疏密有致、相互離立的石峰。石峰邊坡陡峭,以塔狀為主。當石峰非常稀疏時,稱為孤峰平原。中國的峰林平原總面積12 600km2 ,98%集中在廣西,其餘部分零星見於湖南的零陵、寧遠、江永及黔南的都勻與獨山等地。分佈範圍不超過北緯26°30'。海拔高程在40~1160m之間,相對高度一般為100 ~ 200m。桂林至陽朔一帶的峰林平原地貌是世界陸地上分佈面積最大、景觀美學價值最高,具有典型性、珍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地貌類型。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峰林平原地貌景觀——廣西桂林


09

峰叢景觀

fengcong,cone karst landscape

由基座相連的石灰岩石峰構成的地貌景觀。與峰林的區別是除了各峰體基座(或埡口)相連外,峰體的形態以錐狀為主且個體粗大和具有正常的斜坡。全國峰叢地貌景觀分佈面積約12 500km2。連片出露區主要分佈在廣西的西部,貴州的南部,雲南的東部,此外四川南部,湖南南部和粵北也有出露,福建、浙江及華北有零散分佈。根據形態及出露位置又可分為分水嶺峰叢型、谷間峰叢型、島狀峰叢型、邊緣峰叢型、深窪峰叢型、淺窪峰叢型等。按構成峰叢岩石的時代又可分為前寒武系峰叢型、寒武系峰叢型、奧陶系峰叢型、泥盆系峰叢型、石炭系峰叢型、二疊系峰叢型、三疊系峰叢型等。峰叢地貌景觀氣勢磅礴,美學觀賞價值高,多成為旅遊資源的精品、極品。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峰叢景觀——廣西桂林


10

峰叢窪地景觀

peak cluster depression karstlandscape

由連座的正向石峰和其間的封閉窪地所組成的地貌景觀。石峰以錐形為主,窪地底部多是石質裸露或有薄的土層,有落水洞(或豎井)發育。峰頂與窪地底部高差為數10m至500m以上,地下水位埋深大,地下河發育。峰叢窪地發育最為典型的地點之一是廣西大化縣七百弄地質公園,在486km2範圍內,海拔800m以上的連座石峰9000多座,平均19座/km2。其間的岩溶窪地形態萬千,深淺不同,大小不一。瑤語把窪地稱為“弄”。七百弄有“弄”2566個,平均5個/km2。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峰叢窪地地貌景觀——廣西鳳山


11

丘陵景觀

karst hills landscape


由丘陵與不完全封閉的溶蝕窪地組合而成的地貌景觀。其形態為頂部渾圓,斜坡緩和,丘陵底部的寬度大於高度,相對高差100~150m。主要分佈在亞熱帶含泥質、硅質、白雲質的石灰岩層地區,這種碳酸鹽岩層的岩溶作用較為緩慢,中國華中、鄂西、黔北一帶,在白雲質灰巖出露區廣泛發育岩溶丘陵。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岩溶丘陵地貌景觀——湖北利川


12

窪地景觀

uvala; karstdepression landscape


系岩溶區一種常見的封閉狀負地形景觀。有時它與漏斗不易嚴格區分。一般來說,岩溶窪地面積較大,底部直徑多大於百米,表面較平坦,覆蓋著鬆散沉積物,多有漏斗、落水洞,可作為農業利用。而漏斗面積較小,一般不適宜耕作利用。窪地形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在溼潤區呈星狀或多邊形結構,如中國南方峰叢區所見。廣西都安地區地下河流域1000km2範圍內,至少有2851個封閉窪地;而在半乾旱的北方地區不僅窪地淺、小、少,且多呈較規則的近圓形。在地質構造帶,可發育為串珠狀窪地。在國外,岩溶窪地一詞的含義較廣,將碳酸鹽巖地區因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各種封閉負地形統稱為喀斯特窪地,包括漏斗、圓窪地、合成窪地、槽谷、岩溶盆地等多種類型。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岩溶窪地景觀——廣西鳳山


13

峽谷景觀

karst valley landscape


在岩溶區,因新構造抬升和水流強烈侵蝕、溶蝕和崩塌作用,形成谷坡陡峻、深度大於寬度的谷地,泛稱為喀斯特(岩溶)峽谷景觀。其最大特點是峽谷兩岸邊坡極為陡立,甚至近於直立,水面處多有凹槽和小型洞穴。岩溶峽谷按形態可分為V形峽谷、嶂谷、箱形峽谷和地縫式峽谷等。長江三峽是最為著名的岩溶峽谷,全長124km。地縫式岩溶峽谷以重慶奉節的天井峽最為有名,峽谷長6162m,谷底寬1~15m,垂直深度80~229m。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峽谷景觀——重慶武隆芙蓉江


14

鈣華堆積景觀

calcareous tufa landscape; sinter landscape


在河流、泉水和洞穴的環境條件下,碳酸鹽類物質,特別是碳酸鈣從水中折出,沉澱形成的多孔隙堆積物構成的景觀。根據形成環境,鈣華分為兩類:

①化學成因的碳酸鹽巖。由含有較多的碳酸鈣的地面水流或流出地表的地下水流經沉澱而成,在其形成過程中,苔蘚、地衣等生物也參與共同作用。多分佈於流水的斜坡處或泉水的出口處。外形不規則,且疏鬆多孔。如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小七孔小河沿線的大量石灰華;

②在某些具有特殊條件的岩溶區(如活動斷裂區),岩溶泉常含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鈣鎂離子,在由相對封閉的地下水系統流出地表後,造成大量二氧化碳脫氣,使碳酸鹽過飽和,從而沉積大規模鈣華。中國大規模鈣華堆積景觀主要出現在青藏高原,次為雲貴高原。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鈣華白水臺彩池群景觀——雲南中旬


15

嶂谷景觀

karst barrier valley landscape


兩壁陡立,谷底狹窄(有時僅有數米至數十米),谷深遠遠大於谷寬的特殊谷地景觀。這種谷地多分佈於地殼急速抬升,流水深切的石灰岩地區。岩溶嶂谷往往適於漂流遊樂活動,是一種極佳的參與型旅遊資源。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的馬嶺河景區是典型代表。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嶂谷景觀——瞿塘峽


16


鈣華流景觀

highmountain and frigid karst calcareous flow landscape


高寒地區由泉水沉澱形成的長條狀鈣華流景觀。以四川黃龍為典型代表。金黃色的鈣華灘流長達2.5km,寬10 ~170m,遠望如一條金色的巨龍。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已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高寒喀斯特(岩溶)鈣化流景觀——四川黃龍


17

鈣華池景觀

highmountain and frigid karst calcareous pool landscape

高寒地區由泉水沉澱形成的鈣華彩池群。以四川九寨溝為典型代表。在海拔大於3000m、年平均氣溫低於5℃的九寨溝地區,攜帶鈣質的泉水沿冰川穀地下瀉,鈣質析出形成一系列邊石堤壩,壩後積水成池,池水五顏六色,構成極為美觀的鈣華池群景觀。現已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高寒喀斯特(岩溶)鈣華池景觀——九寨溝


18

鈣質礫岩喀斯特(岩溶)景觀

calcareous con-glomerate karst landscape

發育在鈣質礫岩中的一種特殊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觀。如我國四川安縣龍門山鈣質礫岩地貌,是岩溶作用十分獨特和罕見的一種類型,在地表形成了類似峰叢的岩溶地貌,如羅浮山;還有石林和地下大型礫岩洞穴,下層為地下河。位於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的龍門礫岩洞,洞長超過20km,已測量長度13.2km,垂直總深度356m,是中國鈣質礫岩中最長、最深的迷宮狀洞穴。已有部分洞道開發為遊覽洞穴。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鈣質礫岩洞景觀——四川雅安市蘆山縣龍門


19

塌陷景觀

karst collapse land-scape


因喀斯特(岩溶)作用而產生的地面塌陷而形成的景觀。可分為基岩塌陷和上覆土層塌陷兩種。前者由於下部巖體中的洞穴擴大而導致頂板巖體的塌落;後者則由於上覆土層中的土洞頂板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失去平衡而產生下陷或塌落。由基岩洞穴發展成的塌陷,常產生深達十幾米到數百米的井筒狀塌陷漏斗(寬、深超過100m為天坑);由土洞發展的塌陷,也產生深幾米到20m的圓形陷坑,或碟形、盆形、錐形塌陷漏斗。我國岩溶塌陷分佈廣,幾乎遍及大半個國土,塌陷坑數以萬計。這些塌陷中,有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古代和現代塌陷,也有人類經濟工程活動誘發形成的各種塌陷。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塌陷景觀——廣西賀州

20

天生橋景觀

karst naturalbridge landscape

當地下河的頂板崩塌後,殘留部分的兩端與地面連接而中間懸空的橋狀地形,稱為喀斯特(岩溶)天生橋景觀。天生橋這一形態名詞雖然已獲得普遍使用,但對其理解並不完全一致。 在實際使用時,天生橋和穿洞(伏流)之間有時難以作出嚴格區分。因此,有學者提出,應以陽光的光亮是否能到達整個通道為標準來界定是否是天生橋。若按此標準,天生橋下部的洞穴通道長度(實為橋面寬度)的極限值為180m。我國西南地區岩溶天生橋非常發育,廣西樂業縣橫跨布柳河之上的天生橋橋面厚度78m,拱高67m,孔跨177.14m,橋寬19.3m,橋的總高度145m。重慶武隆在羊水河河谷1. 5km的範圍內連續出現3座屬於同一地下河(伏流)洞穴系統的天生橋,而且規模特別巨大,十分罕見,已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天生橋景觀——廣西鹿寨香橋


21

天窗景觀

karst windowlandscape

地下河或洞穴頂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構成的景觀。通常以豎井狀通道與地表相連結,陽光可直射洞底,從洞底仰望,透光部分猶如房屋的窗戶。天窗大小懸殊、形態多樣。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的冒氣洞天窗,面積16. 5 m2 ,洞深365m,陽光可直射到溶洞大廳,因而稱為“陽光大廳”。廣西鳳山三門海天窗群,在長690m的地下河河道中,發育有4個天窗,其中3個可乘船入內,故稱為“三門海”。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喀斯特(岩溶)天窗景觀——廣西樂業冒氣洞


22

天坑景觀

tiankeng landscape, ceiling pit land-scape

喀斯特(岩溶)作用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特大型塌陷地貌景觀。其寬度和深度均應大於100m,且寬深比甚為接近,大部分巖壁為直立狀。天坑主要發育於包氣帶巨厚的深峰叢窪地區。按成因可分為塌陷天坑和侵蝕(沖蝕)天坑兩類,但以前者為主。中國各地對這種地貌景觀有不同的稱謂,有稱“巖灣”(興文)、“石院”(武隆)、“龍缸”(雲陽)、“石圍”(樂業)、“天坑”(奉節)、“坨”(平塘)等。“天坑( Tiankeng)”一詞取自重慶奉節縣小寨天坑。我國岩溶學者朱學穩於2001年10月首先提出用“岩溶天坑”( karst tiankeng)一詞來表徵碳酸鹽岩溶區這種周壁峻峭、深度與口徑可達百米以上的岩溶負地形。現在“天坑”作為一個新的科學術語,已在國際岩溶學界開始流傳和使用。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天坑景觀——重慶奉節小寨


這22種神秘而又美麗的岩溶地貌,您都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