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粉彩“大煙”罐

小編也是挺辛苦,創作文章不容易,喜歡此文的朋友別忘記點個關注啊。

這是我收藏已久的小物件,晚清的小瓷罐,他的用途確是用來裝“大煙”的,也就是鴉片。小罐子畫面是以花鳥文字為題材,繪工精美文雅,很難想象這麼文雅漂亮的東西竟然是用來裝那麼骯髒的東西。

晚清粉彩“大煙”罐

經歷百年保留下來也不容易,明顯已經是摔破了又粘到了一起,蓋子也缺失了。眼看幾處斑駁的磕痕年代感立馬顯現出來,看著小罐子,瞬間聯想起電視電影中雲霧繚繞的煙館裡,古人側臥榻上,手持煙槍,抽大煙的情景。

晚清粉彩“大煙”罐

眾所周知,晚清的中國深受鴉片的毒害,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深陷其中。鴉片它俗稱大煙,由罌粟的蒴果的果汁烘乾製成,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已經傳入了我國,名醫華佗曾用來做麻醉藥,音譯後人們稱其為“鴉片”。不過這時的鴉片還是一種藥物,少部分人會想到去吸食。都說是藥三分毒,鴉片亦是如此,由於鴉片有一定的毒性,且容易上癮,長期吸食容易導致精神萎靡,明末清初就禁止人們吸食。

晚清粉彩“大煙”罐

到後來清王朝日益腐朽,對於吸食鴉片的禁令也在鬆弛,人們開始品嚐到其中樂趣,個個墮入"仙境"。英國東印度公司發現了這個契機後,長期大量向中國走私鴉片,數量驚人,同樣為打開中國大門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晚清粉彩“大煙”罐

從一開始的少數變成大多數,原因還有配備名貴的鴉片煙土成為了晚清人士身份地位的象徵,無疑是社會的扭曲,吸食鴉片的人不僅身體骨瘦如柴,身心更是頹靡。壯年男子躺在床上不聞窗外事只沉迷於鴉片的吸食,沒多久便骨瘦如柴,端莊有氣色的的女子臥在家中陶醉吸食,媚態百露,而後變成空有軀殼的狀態。

晚清粉彩“大煙”罐

鴉片是一種昂貴的毒品,一開始侷限在皇室貴族流傳,不過很快,附庸風雅的中下階層人士民眾開始把吸食鴉片當為日常,為吸食鴉片散盡家財,兄弟反目,沒有任何的親人情感,為錢爭鬥互相廝殺。鴉片的大量輸入,對整個清王朝的傷害大之又大,清王朝更加腐朽,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人哀婉。

晚清粉彩“大煙”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