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創新舉措打造陽光信訪服務平臺

近年來,甕安縣不斷深化拓展"甕安經驗",創建實施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夯實基層基礎,推動信訪法治化進程,通過強化群工中心"一廳一平臺"(接訪大廳和網上信訪平臺)建設,全面暢通信訪渠道,建立方便快捷利民的網上信訪服務平臺,全力打造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為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整合資源,建立陽光服務平臺

近年來,甕安縣將陽光信訪信息系統(貴州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政務110平臺、甕安縣書記縣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應用覆蓋全縣各鄉鎮(街道)和縣直部門,實現各單位信訪業務工作人員全覆蓋;將書記、縣長信箱,手機信訪工作平臺,甕安縣群眾工作微信等納入陽光信訪信息系統(甕安縣網上信訪大廳),並採取集中培訓,點對點指導,以會代訓等方式,對人民群眾來信、來電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及時回應,協調處理,限時辦結。一是確定專人,全程監管。縣信訪局和各責任單位安排專人對信訪事項網上錄入、受理、答覆、引導群眾參評等各個環節全程跟蹤、動態監管,確保第一時間接收信訪件、第一時間與信訪人及承辦單位對接、第一時間轉送交辦、第一時間受理辦理、第一時間開展評價。二是建立臺帳,銷號管理。對網上信訪件逐案建立臺帳,制定動態清單,每日對受理、辦理及滿意度評價情況進行更新,不辦結不銷號。三是把好節點,提醒督辦。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適時提醒責任單位注意受理、辦理和評價時限,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

四是嚴格審核糾錯。圍繞受理、告知、答覆、回訪、評價等環節,對責任單位辦理情況全程把關,力求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程序合法、要件齊備。對上傳系統的文書實現"雙審核":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先由責任單位審核把關,然後送信訪局審核把關,對事實不清楚、語言不嚴謹、適用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正確、處理意見不恰當、程序不規範的,一律退回責任單位重新辦理。

二、集中力量,舉全力辦理群眾訴求

一是充分發揮信訪聯席會議作用。甕安縣制定了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聯席會議召集人定期召集信訪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對網上信訪工作面臨的形勢進行研判分析,針對重大矛盾糾紛和突出信訪問題及時召開聯席會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化解工作方案和措施,積極進行調處。縣信訪聯席辦對群眾通過網上信訪服務平臺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交辦、轉辦、跟蹤、督辦,協調會辦,確保每一起信訪案件辦理落到實處,有效降低了重複訪、越級訪的發生。同時,縣信訪聯席辦每月對群眾來信來訪情況進行通報,每季度對信訪工作形勢進行分析,每半年對對信訪工作形勢進行總結,並針對重大緊急事項第一時間印發快報、專報,及時向黨委政府提出加強和改進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充分發揮群工中心龍頭紐帶作用。甕安縣建立起了以縣鄉群工委為龍頭,以群工中心為紐帶,以群工站(室)為基礎,以信息員、調解員、代理員、宣傳員為骨幹的"四位一體"群眾工作網絡體系。在各級群眾工作機構對群眾反映訴求採取直接答覆、現場調處、約時調處、轉送交辦、下訪調處等方式,開展接訪接待"一站式"服務。抽派重點部門單位人員入駐信訪服務窗口,對群眾來反映的各類網上信訪事項進行受理辦理回覆;在鄉級群眾工作中心設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及民政、社保、村建、農業等服務接待窗口,及時辦理網上和走訪信訪事項。同時,將群眾反映的事項辦理情況在接待大廳LED屏上進行公示,使群眾及時瞭解事項辦理情況,接受群眾監督,使信訪事項辦理過程透明化,及時就地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

三、暢通渠道,引導群眾通過網絡反映訴求。

一是強化群眾對網上信訪的知曉率。通過集中宣傳、窗口宣傳和進村入戶宣傳等形式,廣泛宣傳《信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書記縣長群眾直通交流臺、貴州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等網上信訪相關知識,提高群眾對網上信訪工作的知曉率,引導群眾過多地通過網上信訪渠道反映問題,有效減少群眾走訪量。

二是拓展網上信訪宣傳渠道。通過在報紙、電視、廣播和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公佈了信訪投訴舉報電話,連同接訪窗口和書記縣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政務110熱線一起, 廣泛收集和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對群眾前來反映的特別是涉及民生的事項及時協調紀檢監察機關和相關責任部門進行核實查處。

PAGE

— 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