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昨天,有一位新媽媽哭訴,寶寶剛出生有輕微黃疸,身體健康,一家人沒多在意,等到回家半個月後,寶寶臉都是黃的,背部也是,這時全家人才慌了。連忙送去醫院。好在經過幾天的治療,孩子病情好轉,再穩幾天即可康復。

媽媽們,難道是你們不用心嗎?來看看大家在論壇的留言:

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跟媳婦聊起這個話題,她對此也是心有餘悸,而且對當時的做法很後悔,我們隨後講。

大部分新媽媽對於初生寶寶都是懵懂的,很多微小的事會忽略掉。黃疸也是經常被家人或忽略或太過重視而對寶寶產生傷害。


黃疸是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使鞏膜、皮膚、黏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簡單常見的就是皮膚髮黃。嚴重者會影響腦部發育

先來看看標準:

TB>17.1µmol/L 黃疸

17.1~34.2µmol/L 隱性黃疸

>34.2µmol/L 顯性黃疸

17.1~85.5µmol/L 輕度黃疸

85.5~171µmol/L 中度黃疸

171~684µmol/L 重度黃疸

>684µmol/L 特重型黃疸

黃疸嚴格說來分為2種: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有一種是母乳性黃疸,也屬於病理性的,由於特殊,我把它單獨分開。

  • 生理性黃疸,大部分寶寶都是生理性的,一般4周內生理性黃疸就會自然消退,無需治療,也可餵母乳。
  • 病理性黃疸,又分為 餵養不當-母乳性黃疸

溶血引起

病毒或細菌感染

膽道堵塞

先天性紅細胞缺陷

代謝缺陷

  • 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失敗黃疸和母乳性黃疸。母乳引起寶寶黃疸的原因尚不明確,需要停止哺乳幾天,用排除法來確定是否是母乳性黃疸。但一定要知道,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寶寶健康。
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病理性黃疸要針對病因治療,不過無論哪一種病因,包括母乳性的,當膽紅素值>221 是,通常會進行藍光治療。

黃疸照藍光,屬於紫外線,紫外線有改變膽紅素結構的情況,可以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促進代謝和排除,可以治療黃疸,採取的劑量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不會產生副作用。

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而目前很多醫院還在使用一種“茵梔黃”的特效藥,這種藥大家要慎用,因為副作用明顯,主要是通過排便來降低黃疸值,對寶寶身體影響明顯,尤其是胃部,所以醫院一般還會配合“媽咪愛”來服用。

我兒子在剛出生一週就服用茵梔黃,黃疸治療明顯,吐奶嚴重,拉的也多了,明顯消化不良。所以,在寶寶查出黃疸原因後,先觀察,聽醫生安排,用最小的代價保證孩子健康。

新生兒有黃疸,莫慌!分清這3種,及早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