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處世哲學

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感覺觸動很大,視頻的內容是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副教授陳果在選修課上給同學們談的“朋友無用論”。這顛覆了大部分國人的傳統思維,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等處世道理。如今,有人說“朋友無用論”怎能不讓人大吃一驚呢?

我們越長大交朋友考慮的越多,有時候難免會帶上功利主義思維。從上大學開始,就有很多前輩告訴我們要注重交際、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等。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朋友?陳果教授說的朋友是不帶索取的、是不要求回報的、是不帶有功利主義色彩的。其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朋友無用論”是一種純粹的人際交往關係、它對個人的品質要求很高。古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身在社會上,與人交往只是付出而不圖回報卻實在不現實。

我不是說交朋友一定要帶著功利主義色彩才是正確的,只是我們普通大眾遠沒有那種心態和境界。所以,我對那種只一味付出的朋友關係很不看好。我認為,朋友相交貴在真誠,比如說我們遇到了困難第一個想到的是知己好友有什麼不妥嗎?也許好友不會真的解決問題,但是可以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如果有事連好友都不告訴,那也未免太孤獨了點。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理解的是不能打著朋友的名義而進行變相的傷害。“朋友無用論”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有被洗腦的感覺,但細想就會發現那實在是太超然了,有點不切實際。歸根結底,怎樣與朋友交往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這一點只能自己去探索,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