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嗯、啊、哦....”

一场只有三个音,12分钟的合唱。

全中国最挑剔的音乐爱好者为此齐聚在北京音乐厅。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开场南音的传承人蔡雅艺用洞箫吹出第一个音,王咏的手在他们申请了国家专利的独创乐器chén上,蓄势待发。

孩子们穿着白色T恤双手等待指令,李博用手语,比划了一段,随即举起指挥棒,身体一压一弹,双手挥动。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14个孩子 在一千多位观众前一个接一个,发出了第一声。

“嗯、啊、哦……”

李博一手划到高处,孩子们的声音也攀登至高点。

鼓声、琴声为他们伴奏。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男孩何青东上前一步,边打手势边自信地开始“叭、叭”唱起了rap。而后,小伙伴加入进来。两个小男孩用有节奏的声音领唱带着身后的合唱团成员。吸引着台下的观众晃脑袋、打拍子,全场充斥着喜悦、快活。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在12分钟内让观众的心情从平静到流泪,由流泪到激动。每个人都竖起来大拇指,为他们点赞祝贺。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为什么不用掌声,只因为台上14名表演者是一群最小9岁,最大不过16岁的孩子。他们听不见掌声,说不出话,是大家口中“聋哑人”。

这场12分钟的表演,他们练习了5年

5年前,北京艺术家李博和厦门音乐人张咏,接触过好艺术的两人在北京街头,被一声干净、纯粹的呐喊吸引,觉得这是一声承载着生命的呐喊。寻找声音的源头,竟发现是一个聋哑人。他们突发奇想,想要收集这纯净的声音。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他们来到广西百色凌云县一间特殊学校。简陋的校门,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这里的孩子们承受冷眼、嘲笑,也在说着你们和其他人不一样。

开始的两周,李博和张咏逢人就问,你会发出“啊”的声音吗?用尽一切办法,你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多好听吗?你们想发出声音吗?

他们自卑胆怯,面对外来的两人更是有所警惕。他们比划着——我不会和摇头。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在他们被失望笼罩,打算收拾行李离开时,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拉住李博,张开嘴 “啊——”。

“她肯发声,说明我们之前所做的事已经在孩子心中产生影响了。”

此时他们决定成立合唱团,有了第一个成员,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为了训练合唱团,李博把画廊关了,张咏的live演出也中止。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全球3.9亿聋哑人,没有一个人会合唱,全世界没有任何一起训练聋哑人成为合唱团的先例。、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借鉴,任何一次尝试都是第一次。

聋哑孩子们怎么感觉到声音的存在?怎么发出某个声音?怎么发出正确的音高?怎么合唱?

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开一个个难题,感受发声的震动,感受声音。

将脸贴在板材上,感受到板材的微微晃动。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用手感受到伙伴发声时,腹部的震动。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但怎么让这些孩子体会到音和音之间的不同?

无论通过手语翻译怎么比划,孩子们也是一脸茫然。

一个小孩嘴里含着的雪糕棍给了他们灵感。李博就每天买点雪糕,再带点棍子,借助雪糕棍和舌头的配合,孩子们知道了啊、哦、哎……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土方法用尽后,为了让孩子们发出标准的音高,你是女高音、你是男低音。手还很小的杨微微,拿着校音器,一边张嘴发出声音,一边观察着指针。针指向某个数字,他们就会记住这个音高是属于自己的。孩子们每天都要紧紧靠着墙面踮起脚,感受丹田的变化,让声音更稳定。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就这样他们坚持的过了五年,孩子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个发光体。

今年夏天,李博和张咏带着孩子走进北京,从广西一路行驶2700公里,抵达北京——长安街——北京音乐厅,向世界展示他们纯净独特的美妙声音。同时也赢得了掌声与关注。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一时间开始有商演找过来,他们通通拒绝,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重要的不是台上的那几分钟,而是他们回去之后,能更好、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都说李博和张咏的公益行为改变了孩子们,曾经最自卑的孩子,合唱团里慢慢变得自信,变得开朗和快乐。而他们却说是孩子们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在北京音乐厅里我们认识了最美的他们,那也会是他们生命中美好的一天。

那天之后,生活还在继续,还会有更多美好的时光等待着他们。照亮着他们的生命。

乐意传播 平台由2017级榕树伙伴、CFC公益共同策划,旨在专注公益信息传播,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一个音,唱出属于全球3.9亿他们的天籁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