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潑水,被誤會了千年的女子

西漢年間,有崔氏女嫁與貧窮書生朱買臣為妻,後因嫌其家窮,迫使朱買臣寫下休書,另覓富家再嫁。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重用,衣錦還鄉,崔氏女聽說後前去相認,請求重回朱家,朱買臣命人在馬前潑下一碗水,說道:“只要你能將水收回來,我就認你回家!”崔氏女羞慚,後來懸樑自盡。

這就是後來被廣為傳誦的戲曲,《馬前潑水》,聞者無不譴責崔氏嫌貧愛富,不知羞恥,朱買臣也成為了後世讀書人的榜樣。

馬前潑水,被誤會了千年的女子

然而真實的歷史呢?

崔氏起初沒有嫌棄朱買臣家中貧窮,並且“亦負戴相隨”,好一副夫唱婦隨的畫面。然而朱買臣卻是喜歡一邊走一邊高聲誦讀文章,“擔束薪,行且誦書”,負荷伐薪高調行走在眾人之間。而崔氏,想必為人比較低調,覺得這樣很羞愧,屢次制止,朱買臣不知是否是與她作對,反而變本加厲,唱誦聲更大了。如此,看來這兩人還真是不合拍啊。

妻子要求離去,朱買臣笑著說自己以後一定會富貴,卻並無任何實據佐證,誰都不知道結局,誰也不是未卜先知的智者,不僅是他的妻子,即便是旁人看來,也都會覺得這是胡說八道。

離婚之後,崔氏與丈夫掃墓的時候遇到朱買臣,見他又冷又餓,還召喚來給他飯吃。看來前妻對朱買臣還算是有情有義。

馬前潑水,被誤會了千年的女子

後來,朱買臣被同鄉推薦給漢武帝,又蒙漢武帝任命為會稽太守,終於衣錦還鄉。這個時候,戲劇的一幕出現了,朱買臣沒有像常規一般,高頭大馬,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去到官邸。反而穿著過去的舊衣服,懷揣印綬,徒步走進郡邸。這個行為很讓人懷疑他的用心,是要考驗人性的弱點,還是另有目的?若說不想別人察覺,卻又在與守邸人一起吃飯時,故意露出印綬的帶子,行為絕對稱不上光明正大。

進入吳縣境內,朱買臣見到他原來的妻子,夫妻二人正在打掃街道,不意竟淪落至此。但儘管是落魄之人,崔氏並未與現在的丈夫再次離婚,足見其並非嫌貧愛富之人。

而朱買臣此時的做法呢?“買臣駐車,呼令後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好一個“呼”字,朱買臣此時趾高氣揚、小人得志的形態躍然紙上。如果真要報當年一飯之恩,亦或是尚念昔日夫妻之情,贈予銀兩也就是了。再不濟,從此天涯不見,只作陌路之人,也算是離異夫妻最好的結局了吧。朱買臣竟將前妻安排在太守府中,令她看自己日日鶯歌燕舞、榮華富貴在享、功名利祿在手的榮耀嗎?

崔氏也是有氣節之人,並未如改編的戲劇中一般,苦苦哀求朱買臣收留她重回朱家,反倒是一月之後自縊身亡,這其中是不是有朱買臣在推波助瀾我們不得而知,但她一定是不願忍受朱買臣的各種羞辱,用自己的方式了斷兩人間的恩怨。

馬前潑水,被誤會了千年的女子

朱買臣其人,心胸狹窄,行事無君子之風,從其後來作風也可窺得一二。朱買臣曾與廷尉張湯有怨,後來他誣陷並告發張湯謀反,使武帝疑心,導致張湯自殺身亡。自己也不得好死,終為武帝所殺。

不可否認,朱買臣確實身負才華,然而從道德品性上看,絕非上等。韓信在富貴之後對漂母一飯之恩尚有回報,即便是當年侮辱過自己的淮陰少年,也能以德報怨,賦予官職。同樣是一飯之恩,朱買臣如此心胸,豈能謂之大丈夫耳。

崔氏這樣的女子,史書中並未見一字褒貶,為什麼在千百年後卻成了這麼個反面典型呢?無他,寫書寫戲劇的幾乎都是貧窮文人,時刻夢想著自己有一日能飛黃騰達,卻又不治生計,不善產業,難免會為妻子家人所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以朱買臣先貧後貴的“珠玉在前”來為自己的形象辯護,更是幻想自己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之後,之前看不起侮辱自己的人,會匍匐在自己腳下。

恰如《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賈母之口表達的觀點:“這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汙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

真是一語中的,一言道盡這些所謂文人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