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臺灣傳奇主播傅達仁,

是亞洲第一位安樂死的中國臺灣人,

86歲的生命裡,

他是籃球選手、教練、獲得過金鐘獎,

身材高大又健美,

凡事都是冠軍,

卻在晚年時飽受胰臟癌折磨,

暴瘦到只剩49公斤。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傅達仁60歲生子,

幾乎每天都告訴兒子自己要死了,

生命最後的兩年,

他積極推動安樂死合法,

都沒有成功,

直到今年6月,

他在家人陪同下,

前往瑞士執行安樂死,

在吞下一口一口的藥劑裡,

為自己的一生劃下句點。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我是傅俊豪,我爸爸是傅達仁,今年6月的時候,他順利的到瑞士去完成了安樂死,是亞洲第一位前往瑞士完成安樂死的中國臺灣人。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傅達仁專訪巴西球王黑珍珠貝利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傅達仁專訪籃球明星姚明

他曾經是臺灣的籃球選手,代表臺灣出賽獲得冠軍,還當過籃球教練,後來他擔任體育主播,採訪過7屆奧運,訪問過拳王阿里、姚明、黑珍珠貝利,也登上過央視春晚,可以說一輩子都奉獻在體育媒體界,獲得過電視金鐘獎,人家都說大陸宋世雄、臺灣傅達仁。

翻開他的一生,非常精彩,我父親身高186公分,不管在球場,還是銀幕前,都意氣風發,所以到他晚年生病時,那種反差,其實是一般人很難以想像的。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傅達仁年輕時是籃球員

我父親60歲才生下我,從我有印象以來,就一直聽他說“我快要死了、我明天就要死了”,但對於兒子來說,還是很難做好準備。

兩年前,父親84歲,有一天突然反覆發燒,我們帶他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膽管阻塞,在他這年紀,膽管阻塞是很危險的,萬一造成黃疸,就很可能走了。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傅達仁的日常用藥

父親按照醫生指示去裝支架,把膽汁排出,但支架只能使用半年,半年後就要換一次,裝到第三次就可以領殘障手冊了,父親裝第二次支架時,把膽切除,同時被診斷出胰臟癌,父親非常絕望,提出了安樂死的想法。

當時醫生告訴我們,父親若裝第三次支架會有生命危險,若是引發腹腔積水,日後就要在身體裡插導管引出血水,手術順利的話要做化學治療,評估存活率有50%。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父親經過思考後告訴我們,他就算積極治療,也只剩50%的生存機會,而且即便活下來,也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失去自由,他不想要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過得這麼痛苦,他想要快快樂樂,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

我一路看著父親越來越衰弱,走路漸漸需要人攙扶、需要使用柺杖、不斷腹瀉,也吃不下東西,生活品質漸漸下降,有一次他半夜醒來,摔到床底下,自己都沒辦法爬起來,我看著父親這樣,心裡非常痛苦——我什麼都幫不了他。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在臺灣,安樂死並不合法,雖然接下來臺灣要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放棄插管等人工延長生命的醫療行為,當然父親也嘗試過,靠著止痛劑、嗎啡減輕痛苦,可是越到後期,父親使用止痛劑的劑量越來越重,而且已經無法緩解。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父親常常念著說,他要去安樂死,老是跟我們說要去瑞士、要去瑞士,我們當然很不願意,所以我們就想那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看可不可以讓他減輕痛苦,我們建議他寫回憶錄,結果他半年就寫完了,書也順利出版。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然後他又開始吵著去瑞士,我們又告訴他,不然你畫畫啊,可以開畫展,於是他花三個月學油畫,畫了40、50幅作品,開始開畫展,大概安靜了半年,接著又開始說要去瑞士。

雖然這一年來,父親做了很多事,但他大病小病不斷,進出醫院無數次,常常沒有力氣,要吸著氧氣機,這中間的折磨,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後來他畫展開到一半,他說他不行了,所以去年11月,我們舉家去瑞士安樂死機構,也在那時候成為會員。

其實那一次,父親就想要直接在當地安樂死了,怎麼勸都不肯回來,但對我們家屬而言,其實是非常不捨的,我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私心的希望父親可以再多陪我們一點時間,後來我在當地發燒了,生病也很嚴重,父親才妥協說,好我們回臺灣。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在那之後,不管我們怎麼鼓勵他,父親都沒有改變決定,那時快要過年,父親說年後就要安樂死,我還跟他說我要結婚啊,等我辦完婚禮啊,可是父親一刻也不想等,在這半年期間,父親病情更加惡化,瘦到只剩下49公斤,今年6月,我們再度陪同他到瑞士,這一次他真的要走了。

父親曾經活躍於媒體,他臨終前都還在社群網站上,跟大家分享生活,那時候我記得他手受傷了,醫生說傷口要縫合,他就說他快死了,才不要挨針,我們就在他手上貼了人工皮。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經過安樂死機構人員和醫師評估父親的心理狀態和病情後,我們依照他的心願,在充滿歌聲的尊嚴屋裡,陪他走完最後一程。

安樂死機構準備了兩杯藥,第一杯是止吐劑,第二杯是毒藥,因為有時候讓病人喝毒藥,可能會吐出來,所以需要先喝止吐劑,喝完止吐劑你都還是可以後悔,但父親毫不猶豫,就這樣喝完第一杯,再喝下毒藥,我看著他一口、兩口...... 然後靜靜的躺在我懷裡,閉上眼睛,漸漸失去呼吸心跳。

那一刻,很平靜,平靜地就像父親只是睡著,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他真的走了,也是這一刻,我們真正釋懷,覺得這是對父親最好的方式。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曾經我們不諒解他、曾經我們覺得他自私,曾經我們希望他可以陪在我們身邊,但是父親身上的痛苦,真的不是我們可以體會的,我們對父親的愛,就是尊重他的意願,我們陪在他的身邊,他離開的那一刻,我們全家都在,父親知道我們是愛他的,我想那就夠了。

父親是亞洲第一位安樂死的中國人,我想他的離開,也帶給大眾一個討論和反思的空間。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華人世界避諱談死,但人最終會走到這一步,現在的醫療科技發達,若以人工插管延長生命,重症病患平均還可以存活5到7年,活著從來不是難事,難的是生命“只剩下”活著。

長年臥病在床、不能動彈、每天打針吃藥、插管忍受醫療行為帶來的身心折磨,醫療總有極限,但久病厭世,甚至是照顧者因為內心壓力而走上絕路等的社會悲劇時有所聞,因此如何有尊嚴的離世,始終是討論的話題。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安樂死,一般是指確診罹患絕症的患者,且無法透過醫療行為減輕痛苦的條件下,由病人,或是病人家屬提出,經過面談、諮詢等評估後,由醫生主動,使病患在無痛的狀態,結束生命的方式。

又細分為:積極安樂死和協助自殺。

1.積極安樂死會由他人包括醫生,為病人注射藥物,導致病人死亡。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國家只有4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荷蘭允許12歲以上的孩童,在父母雙方同意及其他限制之下,提出安樂死申請;比利時更進一步允許任何年齡層的國民提出。

2.協助自殺是由醫生準備藥物,讓病人或病人家屬,自行或協助服用,結束生命。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國家有:德國、瑞士、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的部分地區。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瑞士是唯一一個可以為外籍人士執行安樂死的國家。當地政府沒有設置安樂死機構,而是由民間機構執行,申請的會員,須年滿18歲,被診斷出罹患絕症,只剩下3到6個月生命,經過兩次的醫療和心理評估,才可以執行安樂死。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現在發達社會,都面臨高齡化的問題,延長病人生命,不只是病人本身的負擔,也是病人家屬的負擔,除了安樂死,病人還能怎麼選擇離開的方式?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作家瓊瑤與丈夫平鑫濤

瓊瑤和繼子女決裂

知名作家瓊瑤的丈夫,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罹患血管型失智症,醫生建議插鼻胃管,但瓊瑤反對,而與繼子女發生糾紛。

根據瓊瑤描述,平鑫濤2014年曾寫信給兒女,表明自己未來若是病危,不想要做積極維持生命的治療:

“一、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來維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護病房裡。二、所以,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平鑫濤與前妻一家合影

後來平鑫濤經歷中風、失智症,2016年3月,醫生建議插鼻胃管,遭到瓊瑤反對,她認為應該遵照丈夫的想法,但繼子女覺得,父親沒有到“病危”的程度,雙方為此決裂,最後瓊瑤讓步,平鑫濤插上了鼻胃管。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瓊瑤說這是兩種愛的拔河,子女的愛是隻要爸爸活著,他們的愛沒錯,但是等待奇蹟,其實是對醫學知識的缺乏,而自己的愛是包含了對丈夫的瞭解,不忍心丈夫插管陷進“生不如死”的絕境。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躺了半世紀的植物人

1963年,就讀高中、擔任校內儀隊隊長的王曉民出車禍,頭部重創成為植物人,她的父母不願放棄治療,龐大的醫療費用,幾乎用盡家財,他們輪班照料王曉民,為她抽痰、按摩、帶她曬太陽,王曉民臥床的數十年間,都沒長褥瘡。

無奈王曉民的父母一天天衰老,兩老擔心他們走後沒人繼續照顧王曉民,多次上書幫王曉民執行安樂死,但臺灣政府擔心,若開了安樂死先例,日後會有爭議,遲遲沒有批准,後來1996年,王曉民的母親離世,3年後,父親也離世了,最後王曉民交由專業機構照料,活到了64歲。

躺了47年的植物人王曉民,到離世前都沒有清醒過來。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親屬重病時的糾結

宜蘭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主任陳秀丹,當了25年醫生,也在重症病房救治病患十幾年,長期推動病人善終的觀念,因為她在第一線上,看到更多的是家人的不捨。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高齡老太太病患,全身已經被插管,幾乎不能自主行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她的兒子女兒,就是不願意放手,要求醫生繼續治療,他們秉持著孝心,看到父母生病就要醫治,卻忽略了病人本身所承受的痛苦。

臺灣早年的社會,會批判醫生若不救人就是見死不救,但放到現在來看,要救人的方式太多了,但這真的是病人想要的嗎?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罕見疾病患者楊玉欣

罕病患者的心聲

“當你有一天不能動了,你覺得你上廁所,誰幫你脫褲子擦屁股,會讓你最自在?”罕病患者楊玉欣向在場的我們拋出這個問題。

楊玉欣19歲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肌肉病變,發病後肌肉萎縮、行動不便,只能坐在輪椅上,但她個性樂觀,積極面對生活,她拜訪過200個罕見疾病家庭,現實中,除了身為患者的不便,家人照顧上的心理壓力、金錢負擔都是非常沉重。

“從原本健健康康的人,到後來罹病、不能自理生活,你有辦法接受別人長年這樣照護你,甚至是換個角色,你有辦法長期這樣照顧你的家人嗎?” 楊玉欣後續推動了臺灣《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病人可以自己決定,病危時到底需不需要做積極治療,維持生命。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死亡質量”中國臺灣是亞洲之冠

罹患重症且沒有治癒可能的病人,主動要求不做任何治療而離世,可以說是安寧緩和醫療、或是被動安樂死,意思都是不做任何延續生命的醫療行為,任由病人逐漸因病死亡,走到生命的盡頭,通過相關法案的地區有:英國、愛爾蘭、芬蘭、挪威、法國、西班牙、奧地利、希臘、丹麥、瑞典、中國臺灣、南韓。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臺灣2019年要執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人可以表明,未來若是病危卻無法表達治療意願時(陷入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可以選擇不接受維生治療。

這種方式是完全按照病人自己的意願來決定的,若是沒有這項法案,醫生只能按家屬的要求來醫治,在家屬沒有說要放棄治療之前,都得以各種醫療方式,來維持病人的生命。

目前在大陸並沒有相關的醫療法案,只有2013年成立的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他們鼓勵民眾訂立“生前預囑”,推動“尊嚴離世”的概念,但生前預囑,最後也只能作為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參考,沒有一定的執行效力。

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說,在安寧治療的過程中,其實無關倫理,而是病人自然衰老、生命結束的過程,但若是安樂死,則是有外力去終止病人的生命,這是引發正反議論最大的主因。

人終有一死,對於病人來說,什麼才叫走得有尊嚴?對於家屬而言,怎麼樣才能學習放手?跟生命說再見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卻都是人人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