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分解工薪收入,有效減低計稅基礎

合法分解工薪收入,有效減低計稅基礎

當前,工資薪金所得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名義工資有所增加,實得薪酬相應減少;工薪收入越高,應繳個稅與社保越多。

個人所得稅涉及到工薪階層切身利益,如何進行節稅籌劃,為企業員工節省稅費,是企業和員工當下共同關心的焦點。

分解工薪收入,不僅可以降低個人所得稅計稅基礎,適用稅率也可以隨之下調,其節稅效果十分明顯。因此,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籌劃安排,合法分解個人工薪收入,降低工資薪金所得稅負,實現個人稅後收入的最大化。

具體來說,有哪些方法可以實現上述目的呢?

合法分解工薪收入,有效減低計稅基礎

一、應稅收入分解為職工福利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職工公共福利支出實現節稅。比如企業可以採用非貨幣支付的辦法提高職工公共福利支出。

例如,企業免費為職工提供宿舍(公寓),免費提供交通便利,提供職工免費用餐等。企業替員工個人支付這些支出,就可以把這些支出作為費用減少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在實際工資水平未下降的情況下,減少了部分應由個人負擔的稅款,可謂企業個人雙受益。

在滿足一定消費需求和目的的前提下,是採取先獲得收入後消費的形式,還是採取直接獲得一定消費服務的形式,對個人來說不重要。因此,把企業支付給個人的一部分收入轉換為提供消費服務的形式支付給個人,就成為一種有效的節約個稅的方法。

要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同時提高消費水平,一般可行的做法是和企業協商,將一部分個人生活中相對固定的支出,轉由單位提供福利支付,同時相應調低員工的工資額。這樣,個人稅後及扣除固定支出後的實際收入反而增加。

當然,消費服務應是一種能與企業單位經營活動發生一定聯繫的服務。否則,可能被稅務機關定為企業支付個人的工薪收入。

利用企業進行工薪收入福利化轉換的具體作法主要有:

  1. 由企業提供低租的住房設施和設備;
  2. 由企業提供員工異地培訓、研討考察,而不是直接向個人提供用於個人休假、旅遊等方面的收入;
  3. 由企業向個人提供福利設施及服務,如提供就餐補助,提供免費的醫療保障及文化、教育等服務設施;
  4. 由企業向職工提供交通工具、減少工資中的交通補貼;
  5. 向職工子女提供醫療教育等費用;企業向職工轉售股票認購權;
  6. 企業向職工提供公用設施,如電話、水、電、暖氣、中央空調、浴室、理髮室等。
合法分解工薪收入,有效減低計稅基礎

二、應稅收入分解為企業管理費用

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很大的節稅空間,只要符合國家和當地財稅法規規定的名目和額度範圍以內的部分,都可以在稅前扣除或採取符合規定的發票報銷的方式節稅。

選擇無明確標準或限額的管理費用,如辦公費、交通費、通訊賽等,將個人收入的一部分費用化,將以造冊發放的方式改為報銷單據的方式。未超標準據實報銷,超過標準只能按標準報銷。積極利用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誤餐費發票進行節稅。

相關稅收規定,凡是以現金形式發放通訊補貼、交通費補貼、誤餐補貼的,視為工資薪金所得,計入計稅基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凡是根據經濟業務發生實質,並取得合法發票實報實銷的,屬於企業正常經營費用,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所以,建議納稅人在報銷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誤餐費時,應以實際、合法、有效的發票據實列支實報實銷,以免被誤認為補貼性質,在一定程度上收到節稅的效果。

合法分解工薪收入,有效減低計稅基礎

三、改變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合作形式

其實對於工資薪金怎麼合理避稅最好的操作就是通過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務籌劃。我們要改變我們與公司的合作形式,我們之前是與公司的一種僱傭關係我們給予公司勞動,公司將我們勞務對等的薪資發給我們。

我們想要減少我們稅務支出就一定要改變這種關係,首先我們要選擇一個稅收窪地(有一定比例返稅與核定徵收,詳情VX:l86+57OI+4O25)成立一家個人獨資企業(註冊式,無需實體)。

我們個人獨資企業在稅法的保護下是可以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我們可以和我們所在的公司改變僱傭關係,公司將我們的工資以服務費等形式打入到我們個人獨資企業的賬戶裡面去,然後我們員工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但是一定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依據我們所在稅收窪地裡面的稅收政策,最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我們的稅務支出使得高達45%的個稅降至2.08%以內!

如果你有節稅方面的相關需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和核定徵收稅率降至2.08%以內!),歡迎留言、私信(我會第一時間回覆)。關注杭記稅優政策,我們不定時分享節稅乾貨,助力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