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麥,這邊長勢更喜人

藜麥,原本是產自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一種穀物。因其生性耐乾旱,適合於在高海拔地區的鹽鹼地、沙土地、一般耕地等多種土質環境中種植。在短短几年間來,在海西州發展成了特色優勢產業,主要大面積種植於烏蘭、都蘭兩縣,成為了當地特色產業新的增長點,種植面積從試種初期的2公頃到了現在的1733公頃。每年秋季在當地的種植基地裡五顏六色的藜麥飄香于田野,顆粒飽滿,總產量能達到6500噸左右,藜麥在海西州的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要知道藜麥種植及產業發展不同於以往的青稞、小麥、枸杞等原生作物,雖然也是經過政府研究、試種成功後,引導推廣給農戶種植的。但要讓外來的“洋莊稼”在本地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培育成當地的優勢產業,無疑又是一次“摸著石頭過河”,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立足於生態發展理念,海西州將眼光不僅僅放在了“家門口”,而是放眼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目前,藜麥產業已經在世界各地鋪展開來,在我國就有十多個省市有藜麥產業不斷推進的實踐,形成了區域聯動發展的勢頭,再加上藜麥本身所蘊含的價值:生態、綠色、無汙染、節水等特質,於當前海西打造千億元特色生物產業集群的目標不謀而合。

從一粒粒藜麥種子在試驗田試種成功、推廣,到大規模種植及深加工,區域內的20多家藜麥種植加工企業,通過“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已經開發出各式各樣的深加工產品。而藜麥產業也已成為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如今,在海西藜麥種植規模大的烏蘭、都蘭兩縣裡,藜麥產業的興起不僅推動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改善著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而且當地藜麥延伸出的鏈條也豐富多彩。可以看到當地的餐館裡有特色的藜麥炒飯、藜麥排骨,也有不少群眾自制有藜麥饅頭、包子,再加上一年一度的“藜麥節”,基地五彩斑斕,美景壯觀,遠道而來的藜麥似乎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諸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理想媒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