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一列老車多壯志 40年日月換新天

風雲變幻全不懼 全靠車頭司機帶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1978—2018


“溫馨提示”

本文稍長,閱讀完需要3——5分鐘,文章雖長,但老話說“好飯不怕晚”好文也不怕長”,本文“字字珠璣處處精華”,尤其是裡面的三段視頻,不看會後悔哦,最後盡情賞析。


“神秘高手”簡介

他,其貌不揚,被《福布斯》雜誌描述為“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

他,個頭不高,卻被媒體稱為中國互聯網界的“拿破崙”。

他,成績不佳,三次高考,也只是和本科線打了一個擦邊球,數學成績偏低,令他的大學夢幾欲破滅。

他,英語很棒,口若懸河地與外國人溝通不在話下。

他, 是中國最早接觸互聯網的人,曾親自為吳議、李嵐清等領導人演示互聯網,但他卻很長一段時間被人稱為“騙子、瘋子、狂人”。

●他,是全球矚目的商人,他是互聯網的靈魂人物。在眾多的企業家中,他是一個以異數。他被稱為創業教父、草根英雄。

看到這兒很多人已經猜到他是誰呢?

沒錯,他就是如雷貫耳、威震互聯網江湖,橫霸中外電商界半壁江山的“阿里派掌門人馬大俠”——馬雲

本期專欄人物——馬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雲的“大俠”世界,去了解一下他怎樣從一位其貌不揚,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逆襲變成了一代大俠並建立自己王國的傳奇故事。

由於馬大俠的故事有很多,所以本文分從他的童年、少年、中年各選取三大段故事來講述。


一、童年馬雲:英雄不問出處,該出手時就出手。

1964年10月15日,在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一個普通的家庭迎來了新的成員——馬雲呱呱墜地了。

為一個男孩子取名雲,馬雲的父母大概是希望馬雲能夠聽話懂事、乖巧可愛。

但馬雲一天天長大,性格也越來也調皮,靜不下來的他隔三岔五就會闖禍,讓父母很頭疼。

馬雲的父親是一個戲劇協會的負責人,馬雲的母親是唱蘇州評彈的演員,還彈得一手好琵琶。

小時候的馬雲經常是一包瓜子、一塊方糕、在茶館裡聽著杭州大書、蘇州評彈度過一天。

得益於以次,馬雲自小練就“童子功”,能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成年之後,馬雲自己也對此引以為豪:“現在我講故事的水平比很多人好,有茶館的功勞。”

事隔二十多年之後,震驚中國互聯網界的“西湖論劍”,其創意就是誕生於一家茶館裡。

自由自在,野蠻生長的馬雲雖然在這樣一個文藝氣息濃厚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卻並未養成“文雅”的習俗。

反倒是喜愛“行俠仗義”,四處為朋友“兩肋插刀”,經常因為打架的事情被老師批評,被父母教訓。

但馬雲並不在乎,只要需要他伸出手的時候,他絕不會猶豫和手軟。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外界環境的影響,令馬雲十分酷愛閱讀武俠小說,在那個武俠世界中,馬雲幻想自己就是仗劍走天涯,懲惡鋤奸的大俠。

受到小說的影響,馬雲希望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成為一名“大俠”,路見不平挺身而出。

雖然馬雲生得很廋弱,但打起架來,從不膽怯,即使面對的是人高馬大的對手,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和對方“單練”,即便最後會被打得鼻青臉腫,但他在氣勢上一點不會削弱。

“我從小就很瘦小,但是很會打架。”成年後的馬雲,回想起兒時的往事時,如此總結道。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人最可恨的就是膽小窩囊地過一輩子,馬雲自小就不肯這樣走完自己的一生,他的勇氣是與生俱來,並且在生活的磨礪下愈來愈強大。

當時,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都對馬雲不報以希望,他們認為這個孩子頑劣叛逆,將來一定沒什麼出息。

只有馬雲自己清楚,自己並不是愛打架,也不是喜歡用拳頭欺負別人,他只是用拳頭來捍衛自己的尊嚴,捍衛朋友的尊嚴。

如果誰欺負他、欺負他的朋友,那他一定不會就這樣算了。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在馬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馬雲不服輸、仗義勇敢的性格從小就具備,人們只是看到了馬雲頑皮不聽話的缺點,卻沒有看到馬雲堅韌不服輸的優點。

在馬雲之後的創業過程中,他總是能化不可能為可能,做到別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年幼時就已經形成的品質。這種品質在日後的磨礪中,愈加珍貴。

馬大俠早年行俠仗義的英勇事蹟

以上馬大俠挺身阻止偷井蓋的視頻內容,也是前幾年媒體才曝光的,視頻播出後,受到了廣大網友和社會各界群眾的一致好評點贊。



二、“少俠”馬雲:初生牛犢不怕虎,卻誤入虎穴,死裡逃生,因禍得福。


1.第一次出國,開眼界,長知識


13歲那年,馬雲還在讀初中時,他的班上來了一位教地理的女老師,這位女老師年輕漂亮,教學風格很活潑。

常常會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一些好玩的故事和她自己的親身經歷,馬雲很喜歡這位老師。

有一天,這位老師無意中的一個故事,徹底改變了馬雲的一生,開啟了馬雲人生的另一扇門。

這位老師說她有一次在西湖邊遊玩時,遇到幾個外國人問路。周圍的人都不會英語,沒人能做答,

但是這位老師的英語很好,她一一解答了外國人的問題,那些外國人很高興地連聲稱讚她。

最後,這位老師總結道:“同學們,你們不但要學好地理,更要學好英語,不然當有外國人問你的時候,你回答不上來,會給中國人丟臉的。”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這是90年代的西子湖畔,遊人好少,真羨慕

這本是課堂上的一個小插曲,卻令馬雲心裡久久不能平靜,老師的話讓馬雲如醒醐灌頂。

從那天之後,馬雲便開始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英語,他可不想在外國人面前丟中國人的臉。

回到家後,馬雲從自己的“小金庫”裡拿出6角錢,買了個小喇叭,天天苦練英語,立志成為“杭州英語第一人”。

馬雲地變化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英語的學習還沒有普及,馬雲每天聽著收音機,念著ABC,起初讓父母擔憂了一陣,但看到他專心地學習,不會再出去闖禍,也就任由他去了。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由於搜尋不到馬雲當年的學習照,只能找它代替了。

由於搜尋不到馬雲當年的學習照,只能找它代替了。

沒有什麼基礎的馬雲,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當他能夠掌握一些基礎的口語後,便騎著自行車跑到西湖邊上,找遊西湖的外國人切磋,很多英語學習者怕丟臉,不敢大聲說,可是馬雲不怕,他不怕被人嘲笑,也不怕丟臉。

憑著想要學好英語的信念,湊到那些外國人身邊講英語,為了和外國人練口語,馬雲也會為他們充當導遊,在美麗的杭州一邊遊覽,一邊練英語。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有一次,馬雲在杭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大門口偶然邂逅了一對來杭州旅遊的澳大利亞夫婦。馬雲毛遂自薦,要為他們當導遊,這對夫婦欣然接受了馬雲的幫助。

在幾天的快樂時光中,馬雲和這對夫婦成了朋友,之後很多年,他們一直保持著通信往來,像筆友一樣,分享著彼此身邊的趣事。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若干年後,這對夫婦邀請馬雲去他們家做客,馬雲很高興便欣然允諾,於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

來到澳大利亞後,初出茅廬的他,對西方國家的一切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據馬雲後來回憶:“在和這些外國人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外國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讓我瞭解到外面還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附加內容

前面已提到馬雲是非常喜愛武俠的,還做出了行俠仗義之事,當今時代熱愛的武俠的人有很多很多,但絕大部分的人只是停留在喜愛之中,只有馬雲從小就親身實踐,去做一個真正大俠。

首先他喜愛太極拳,所以每日清晨,他都會練習一兩個小時。

在2013年1月,馬大俠與星爺一起蒞臨中國傳媒大學,進行了一場天馬行空的對話,並現場表演起了太極。

(當時本人在傳媒大學從事保安工作,並負責現場安保活動,所以有幸目睹了兩位巨星的風采。)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其次他非常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大概是2005年,馬雲在香港出席活動,活動間隙還專程去拜訪了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得知有這樣一位“特殊”粉絲後,也很高興,熱情的款待了他,併為他提了一幅字,這幅字一直掛在他的辦公室。後來的西湖論劍,他也邀請金庸參加。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專文:馬大俠的江湖世界(上)


其次他把自己和上至各部門中高層幹部,下至員工,都單獨起了外號,並編了一本花名冊。

外號都是以金庸武俠小說裡的人物命名的。他自己叫風清揚,我們熟悉的淘寶客服叫“小二”。


未完,待續……


本文原“作於”:10.20——23日


[1]張燕.《馬雲:我的世界永不言敗》圖書館目錄[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7-1.

[2]張元偉,薛燦宏. 《像軍人一樣完成任務》[D].視頻版——企業管理培訓專場.

[3] 本文所有配圖、視頻均來源於網絡、騰訊視頻搜索,

原文是有多段精彩視頻的,但由於篇幅過長,且只能添加一個,所以就只好添加視頻圖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