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海拔地區女性需及早進行頸動脈體瘤篩查

西南頸動脈體瘤臨床研究協作中心在昆成立

雲南高海拔地區女性需及早進行頸動脈體瘤篩查

研究表明居住在高海拔地區人群頸動脈體瘤的發病率是平原地區人群的10倍。由於獨特的地域性和對頸動脈體瘤治療水平的提升,11月17日上午,北京同仁醫院-雲南省腫瘤醫院“西南頸動脈體瘤臨床研究協作中心”在雲南省腫瘤醫院成立,該中心的成立將促進雲南省頭頸腫瘤醫學事業的發展,傳遞國際和國內最新的診療手段,提高頸動脈體瘤的早防早治能力。

雲南高海拔地區女性需及早進行頸動脈體瘤篩查

為促進我省頭頸腫瘤的學術交流,增進頭勁腫瘤領域醫生的互相瞭解,由雲南省抗癌協會、雲南省癌症中心、雲南省腫瘤醫院等相關單位及部門承辦了此次“雲南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雲南省第三屆頭頸腫瘤規範化治療學習班 ”。

會上,雲南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正式成立,來自我省頭頸腫瘤治療和研究領域傑出的43位青年醫生被授予青委會聘書。同時,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頭頸腫瘤規範化診療培訓基地,以及北京同仁醫院-雲南省腫瘤醫院“西南頸動脈體瘤臨床研究協作中心”正式揭牌。

儀式結束後,昆明鼻咽癌高峰論壇、雲南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護理學組第一屆二次會議同步開啟。國內頭頸腫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放射治療領域、影像和病理診斷方面著名的專家進行專題學術報告,並主要圍繞鼻咽癌、頸動脈體瘤、甲狀腺癌、口腔癌等疾病的最新國際與國內外指南的應用、功能化個體化外科治療,頭頸腫瘤的研究進展與靶向治療等熱點、焦點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雲南高海拔地區女性需及早進行頸動脈體瘤篩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黃志剛副院長介紹,頸動脈體瘤是一種少見的發生於頸動脈分叉處的副神經節瘤,又稱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或化學感受器瘤。在頭頸部腫瘤中所佔比例0.22%。好發於成人,多見於40—50歲,女性多於男性。特別是雲南地處高海拔地區,由於長期慢性缺氧引起體內血液成分的改變,從而使頸動脈體代償增生,形成腫瘤。所以高海拔地區的人要格外引起重視。此前,由於科普知識較少,等人們發現患上頭頸動脈體瘤後,再到北京就醫,已經病情較重,給治療增加了難度,也給患者造成經濟負擔。為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我們在高海拔地區,如青海、內蒙古等地都建立該研究中心,讓更多患者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頸動脈體瘤也和遺傳有關,一旦發現有家族史的患者,可在妊娠期到醫院進行基因阻斷治療。

雲南高海拔地區女性需及早進行頸動脈體瘤篩查

此外,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陳曉紅教授也提到,患此病時,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自覺症狀,早期不易發現,多以無意中發現頸部無痛性緩慢生長的腫塊就診,病程長者可達數年,部分腫瘤增大後根據腫瘤侵犯或壓迫神經的種類及程度可出現疼痛、眩暈、嗆咳、吞嚥困難、聲嘶、耳鳴等症狀。為此,建議一旦發現頸部有包塊,儘早到醫院通過超聲診斷,此檢查屬於無創檢查,進一步需行CT、MRI及DSA檢查。頸動脈體瘤進展較慢,且對放化療不敏感,手術是首選治療手段,但其解剖位置特殊,且隨腫瘤逐漸發展,對頸總、頸內外動脈包繞越嚴重,手術併發症較大,風險高。因此應早診斷、早手術是關鍵。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多做有氧運動,減少發病的可能。

梁田五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